成長型思維模式—校長的開學致辭
八月底是兒子學校的Open House,一年一度家長集合,聽校方介紹新教職員、新年度的教學計劃等等;因為兒子已經上三年級,我和先生原本想晚一點再到,跳過重複的開學典禮,等到後來再直接去看兒子的教室,見導師。但因為記錯時間,到了學校時,Open House才剛開始,我們決定再次坐在禮堂裡,參加整個儀式。誰知道,卻因此聽到校長一場讓人頗受益的演說。
校長說,暑假裡他讀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的著作《思維模式:成功的新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覺得對學生會很有幫助,決定跟在場的老師家長分享。
很多人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相信「一個人的素質是一成不變的。你要嘛天生聰明,要嘛就不聰明。假如你失敗了,那就證明了你不夠聰明」,這也是為什麼,當那樣思維的小孩一遭遇失敗,就無法接受現實了,因為失敗剛好提醒了他們,他們笨透了(自己那麼容易感到困惑,自己的記性那麼不好….)。這樣的思考模式嚴重限制一個人的潛能發展與成功的可能性,Dweck教授鼓勵人們改變,並訓練出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以取代。
我把校長那天的演說和後來閱讀的重點節錄如下:
「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的特徵:
挑戰—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他們也想表現良好和成功,但因為成功通常需要面對挑戰,而挑戰意味著困難,而且不保證結果;為了避免失敗,冒讓自己看起來愚昧的險,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常會避免,守陳在舒適、足以勝任的領域裡。
努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對努力的意義和不確定的結果抱持懷疑,對待人生的觀點是,努力是辛苦不愉快的,而且不一定會有收獲,因此聰明的做法就是躲得越遠越好。
批評—「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忽視有用的評論,視之為人身攻擊或嘲諷。相信批評是針對他個人,而非事,這樣的不理智反應久了,教人卻步,不再給予批評或建議,這樣的人也因此逐漸失去外在能幫助他改變的影響。
他人的成功,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看來很礙眼,這些人會自我解釋說,那是因為那人夠幸運,(對於這種心態的人,世上一切都跟幸不幸運有關)或者把別人的成功看成討厭的行為;甚至,會提一些跟那成功毫不相干的事來侮辱對方(對啊,但你知道他怎麼樣怎麼樣…。)
結果,他們無法把潛能發揮到極致,所持的這些思維反而害了自己,他們不會去改變或改進自己,以證明自己沒辦法改變,因為他「就是這個樣子。」
反過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特徵是:
相信智商可以增長,大腦就跟一塊可以訓練的肌肉一樣,在這樣的想法下,不斷改進。一個有名的例子是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倫敦計程車司機考試是出了名的困難,為了通過拿到資格,那些年紀、學歷背景、英文程度都不一定是最好的考生,必須很努力的學習和準備,去記憶那些繁複的街名和規則,根據研究發現,這些成年考生,之後大腦的肌肉強度明顯增加。
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抱挑戰,因為他知道經過挑戰之後,自已會更強壯。不避免努力,視之為成長和專精任何技能所必須。同樣的,這樣的人不會對困境感到挫折,他的自我形象,對成功的定義,跟別人眼中的形象沒有直接關連。
批評—-負面的評價是訊息的來源,不表示得接收一切,或者阿Q地想它不是針對個人,但至少,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知道,他可以改變和改進,因此不會把負面的評價視為人身攻擊或傷害,而是把它看成,目前有某項能力需要改進。
成長心態的人,對別人的成功看法不是「零和賽局」: 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在他們眼中,失敗是學習的機會,因此,不管結果如何,「成長型思維模式」都是贏家。
Dweck教授舉了一個具成長型思維模式」 七年級學生的看法:「我覺得智力這東西需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坐享其成…… 假如不確定答案,大部分的小孩都不會舉手,但是我會經常舉手,因為,假如我的答案錯了,我的錯誤就可以被糾正過來。或者,我還會舉手問道:『這事我不明白,你能幫幫我嗎?』這樣的話,我的智力就能不斷提高。」
校長以他的閱讀心得,建議在場的老師和家長,告訴學生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為他們很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很努力地嘗試。犯錯時,鼓勵他們,犯錯不表示他們愚笨,而是更多學習和練習的機會。不斷鼓勵和練習下,可以將那些原本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改變成積極正面,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雖然這些理論聽起來有一點點「心態決定一切」的感覺,但對於幫助讀者,尤其是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和人生態度確實具體而有價值。中年的我,尤其對其中「大腦是可以訓練的肌肉」充滿好奇。
那天,除了慶幸沒有錯過演說,最喜歡的是,比起記憶中那些陳腔爛調,冗長八股的長官致辭,兒子的校長以分享暑假閱讀心得,簡短精要(十五分鐘)的演說來歡迎新學年,清新有益,也可以看出他對學生的用心。
Can I post this article on my FB?
Yes, as long as you include the link. Thanks!
之前從一個FB 社群(IMM: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IMM/484789388268781?ref=ts&fref=ts),看到這樣的主題探討,正在思索著如何翻譯”fixed mindset & growth mindset” 就搜尋到您的文章,謝謝你簡明的介紹,原來美國小學校長的的開學致詞這樣有趣!
在台灣不是這個問題
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的課程內容出問題
不斷地揠苗助長
不斷地塞知識
不斷地比賽記憶力
所以不曉得什麼是學習
就更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最愛
父母更是無所適從
不曉得怎麼幫助孩子
重點就是出在我們就可書的內容
以及除了考試的題目內容
根本就是把每一個孩子當作天才
才是最大的問題
身為一個台灣傳統教育出身的母親,升學主義之迫記憶猶新,也一直不斷在學習著如何真正尊重孩子的特質,努力提供他適性發展的機會。
學業成績絕非一切,培養一個有自主思考能力、熱情追求夢想的孩子,才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重心。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