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終於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這個小鎮離家不遠,片中有許多熟悉的真實場景:海奕出生的比佛利醫院,家旁可北上海邊的128公路,造訪鎮上餐廳,去比賽足球或著名的「唱歌的海灘」(Singing Beach)會經過的街道… 。
老實說,電影裡的漁人與藍領生活更像附近的其他港鎮比如Gloucester。真正的曼徹斯特是個有許多豪宅臨海矗立的富裕白人小鎮,雖不是人人皆富,但沒有那麼閉塞,離波士頓也沒電影給人感覺那麼遠,若不塞車一路公路直下,不用四十分鐘就到了。甚至片名,其實本地人很少稱這個鎮「海邊的曼徹斯特」(當初加上「海邊的」兩個字是為了地裡上和附近新罕布夏州同名的鎮做區分),大家只稱這裡「曼徹斯特」,一來不造作(北岸這區許多小鎮都靠海,難不大家都要自稱「海邊的xxx」),二來可能也不願加重已經給人勢利的富鎮印象。
還好,除了冰上曲棍球教練之外,片中的演員都沒有特意持波士頓口音(這裡除非一些老人,真的沒有人操那省去母音後的R的奇怪腔調了)。還好,古典音樂雖然不太熨和我的情緒,但頗貼切這裡嚴冷酷寒的冬天。還好,演員們平實而生活化的演出滲透力十足,幾乎每個主角,從終於脫離哥哥影子的凱西·艾佛列克所演的男主角、前妻、青少年姪兒的媽媽到青少年,每個人都是破碎的。一部講失去、悲傷,以及以各種方式試著尋回靈魂、找到活下去的希望與勇氣的電影,劇本的好,在於把一個巨大的悲劇用極生活化的語調道出,這樣的生命故事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都觸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