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parenting教養

永遠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讀“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先後讀了奈及利亞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Americanah”,以及華裔作家伍綺詩的“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種族、膚色、中美聯姻、父母的期待⋯成為最近家裡的話題。尤其後者,因為內容的關係,餐桌上不免跟兒子聊了起來。

「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七、八零年代,大約就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前後,有位家政老師的女兒,決定走跟母親以料理家事為主的生活完全不同的路,她努力唸書跟男同學競爭,夢想上醫學院日後當個醫生。當她如願讀上哈佛女子學院時,因為認識了一位華裔的年輕教授,很快結婚了,她也中斷學業,走入家庭,就跟她母親當年一樣。女孩雖一度努力回學校完成夢想,但因為再度懷孕而失敗,只好把夢想全寄託在聰穎的大女兒身上。而為了討母親歡心,聽話的女兒壓抑忍受,終於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大要說完,愛說教的我當然要問一下兒子。

「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你沒有義務幫別人完成夢想,即使對方是你至愛的父母…。」

當然,前面講的只是這本書的大概。父母來自香港、移民第二代的伍綺詩這本一炮而紅的的處女作,除了講父母假「為了你將來好」其實是自私的期望會壓死小孩,還有其他,包括那個年代白人小鎮裡,中美混婚的困境,所受的歧視,以及,人對「異同」的追求—我們要的是一個極度相異的對方以掙脫(或拓展)自己,還是一個相似的膚色與背景,以求熟悉與安全?

時代不同,加上東岸較深遠的文化歷史,幸運地,我所居住的小鎮,居民普遍友善有一定修養,書中那個年代那種小鎮的保守,對東方人車子丟石頭,混血小孩在學校格格不入等歧視現象已罕見。相反地,東方人聰明勤奮,類似「東方人數理基因強」、「亞洲父母教養有一套」、「哈佛名額都給你們這些優秀的東方子女給佔據了」等,成為新的東方移民印象之一。傳播無距的現代,年輕的美國一輩對中國強大稱奇好奇,對亞洲的熟悉度與興趣較以前有增無減。當世界局勢快速改變之下,美國這個民族的優越感不斷被挑戰,正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改變。

當然,不時還是會碰到像那個在超市工作的中年白女人,不管你問她什麼,一定回「pardon me?」要你重複,對其他顧客則聽覺無誤。或者,對你像卡帶播放,每句話都放慢速度講的老人,讓你感覺他不僅懷疑你會不會講英文,也懷疑你的IQ。

而偶爾,也會被白目地問到類似:「聽說你們中國人什麼都吃?是真的嗎?」心情好時,微笑不語,當笑話,或解釋一下中國與台灣的不同。心情惡劣時,就毒舌地:「對啊,而且最愛吃白種美國人。」看對方笑容瞬間僵凍。

不論所處何地,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或群體或個人本不容易。歧視是一種對自己文化或能力的高傲優越感,對其他人或文化的誤解或不解。更多時候,歧視是個人修養問題。種族歧視也從非白種人的專利,每種民族對生存條件較劣的外族,或多或少都有一種矛盾複雜的距離與心理。

即使是同族同文,我們要擺脫的還有成長環境、經濟條件、教育背景等不平。而種種之中,那個叫做「他人的期待」的重負,尤其是最親近的人的期待,有時,恐怕才是生命中最無法承受的親。

Americanah

給小五兒子的信

IMG_0501很久沒有給兒子寫信了,學期終了,有些話想對他說,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中英版竟各寫了三千多字,真的很有話說 :)。

*****
親愛的海奕:

第一年的國中生涯即將結束,你不但完成了全新且充滿挑戰的一年,而且表現得非常棒,恭喜你!

過去一年,你遇到許多新的人事物。你必須更早起床,必須去適應一所新的學校,新的老師和同學,新的作息表和課程,你也有更多的考試和家庭作業。你保持與舊朋友往來,同時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剛開始,有一兩位老師和同學你不是那麼喜歡,但你學著進一步去認識他們,與他們和平相處。記得嗎?學期初始,你覺得D老 師非常嚴厲,有時甚至故意找你碴。我和爸爸總說,不要太快斷論。慢慢地,你發現,她其實是一位好老師,也開始喜歡她了。調適不容易,重要的是,你對你的老師總持以尊敬,對周遭的人有禮。我相信,在你的人生之中,類似的情況會一再地發生—初識時,某人給你的第一印象或許不如預期,但你會學者給自己和 對方更多時間與機會,去更認識他,也讓他更認識你,最終找到比較客觀而適合自己的對應方式。跟其他你不太喜歡的學習(比如像是進階數學)相似,你會學著把它們拿來當作讓自己更強壯的訓練工具和機會。生命中,除了失去摯愛和其他少數最慘痛的悲劇,只要肯練習,幾乎所有的難題都會越來越容易。從小運動很差的我,從這幾年的跑步經驗中深深領悟到這一點,所以,請你一定要相信我。

跟小學時一樣,你的功課一直保持得很好。五年級各類課業都更重了,而你總是把它們完成得又準時又好。學校的數學與科學對你向來容易,你的英文寫作總是充滿 創意,讀起來有意思極了。從老師的留言與口中,我相信你的老師們很欣喜班上有你這樣優秀的學生。雖然有幾次你因為考試粗心,家庭作業匆忙完成,而付出了代 價,但你從錯誤中學習,相信你明年一定會做得更好。至於我,我很喜歡看你每天上學前,主動檢查作業。你在意功課表現,學著對該完成的工作負責,減少我很多的時間和力氣,作為一個母親,我對這一點特別感到輕鬆。

至於課外活動,你今年更喜歡也有更多滑雪的經驗,你學會了長滑板,持續游泳與踢足球,除了努力踢球,你總是為隊友加油喝采,享受作為一名隊員的樂趣。這些都是我很樂於見到的。今年你也開始學薩克斯風,鋼琴越彈越好,你彈「土耳其進行曲」精準有層次,你的技巧與詮釋越來越成熟;更重要地,你願意花更多時間主 動練琴,更享受獨自和與樂團一起練習的時光。我確信,很快地,你會在樂團中獲得更多樂趣。

在家時,我總是很高興見到你跟從小一樣,投入地聽有聲書,拼樂高。我也很喜歡你固定約朋友來家裡,或去他們家玩。你對朋友慷慨友善,幾年來建立了不少堅固 的友情。你在別人家總是行舉得當,對朋友的父母有禮貌,我聽過許許多多對你的讚美。當他們跟我說:「他真是個好孩子。」「永遠歡迎他來我們家玩。」作為一 個父母,我既開心又驕傲。你也該為自己感到自豪—所有這些尊重都是你為自己贏得的。

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喜歡跟你聊你的一天,你神奇的點子和笑話,聊成長的變化,包括你的憂慮。我也喜歡跟你聊我的一天,我的工作,有時我對某些問題的想法甚 至煩惱。你總是認真地聽,給我最棒的建議和回應。我喜歡躺在沙發上,跟你天南地北地聊,一起看電視(雖然我必須承認,我有時看電視不是很專心。)

我喜歡你喜歡我煮的東西。你總是表達你的謝意。「這是史上最好吃的早餐!」「你是世上最棒的廚師!」我感謝你甜美的話語。你是一個主廚能有、最好的食客。

我愛看你離家去探索全新的一天,我愛看你放學回家,一打開門,你的笑臉。當我一個人在家工作或出外購物食,我常常想到你。我想念你。

而我最愛的無疑是那些時刻—放學後,睡覺前,或任何時候,當你想到或感覺到時,你總來到我身邊,以中文對我說:「媽媽,我可以抱一下嗎?」或「媽媽, 我今天忘了抱妳一個。」說完,你張開雙臂,緊緊地抱住我。不論何時何地,那擁抱總溫暖我的心。有時,看著快跟我一樣高的你,我真希望可以那麼永遠地擁抱著 你,讓時光暫停:你真的長大得太快了。

我喜歡跟你和爸爸一起旅行。不管是去哪裡,你總是好玩,總是抱著靈活的心。即使是去蒙特婁那樣一個沒太多小孩可玩的城市,你跟我們白天晚上走長路,喜歡在 餐廳遇到的旅客和店員,喜歡發現新的食物—可樂餅。近六個小時單程的旅程裡,你聽有聲書,小憩,安靜而專注。事實上,你向來如此,不管我們旅行那裡, 多遠,你總是一個超級旅行者和旅伴。

當然,這一年來我們也有爭議和吵架。我必須承認那是一些痛苦的時候,尤其我們的關係向來如此親密。然而,藉由那些爭論,我覺得我對你和對自己都更瞭解了一 些。如同爸爸時常提醒我的:當我對你不滿或失望時,我真正失望的是你的表現,還是我對你的期待?我不時問自己這個問題,也做了很多思考。作為父母,我們的 確有一定的期待—我們期待你,盡力做好該做的每項工作,學習對自己的表現和後果負責。我們期待你在乎自己的言行舉止與身心健康,培養良好的飲食、運動 與生活習慣。我非常痛恨那些爭吵,老實說,它們是我最不喜歡的教養時刻。相信你也不喜歡。但我知道,那也是你長成一個獨立思考者,做一個更成熟的人必經之 路。很抱歉,有一段時間,我沒收了你的手機、iPod和所有電子儀器,我知道你很喜歡玩那些遊戲,而大多時候你非常負責,知道那些遊戲是特權—是你完 成該做的責任後所得到的獎賞,而不是你可以隨時、無限時間沈迷的娛樂。

你正處於一個身體與心理發展得無比快速,摸索建立著「自己是誰」的重要成長階段,也將面對更多艱困的人生課題。我相信我們日後還會繼續爭論,對很多事持不同的意見。但是,記得那天我們 大吵後,我送你上學,就在你關上車門走向校舍之前,我對你說的話嗎?我說:「海奕,不管我們倆之間,或者未來你的生命裡發生了什麼事,我要你知道,我永 遠,永遠愛你。」你點點頭,望著我說:「我知道,媽媽,我也愛你。」

除了如常在你身旁傾聽,跟你討論事情,參加你的每次活動、每場比賽支持你;過去這幾年,爸爸和我開始如你所願地,給你更多獨處的機會。我們讓你獨自做更多 事,讓你去驗證你的「我不懂,只要作業做得完,臨時抱佛腳有什麼關係?」等理論,讓你去吃到苦頭,從此學到提早規劃和動手的好處。我們去跑步或散步時,你自己留在家。 你練琴或做功課時,除非需要協助,否則我走開去做自己的事,不再看管監督你。當你有朋友來家裡玩,我讓你們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我喜歡看你自己作主, 自己規劃,更喜歡不經意聽到你和朋友們聊學校、遊戲、運動,當然還有,聊女生。

藉此機會,我有很多事要向你道謝—謝謝你在我每一場路跑比賽時都陪我,為我加油。謝謝你總不忘說:「謝謝」或「你是最棒的媽媽。」即使只是幫你倒一杯 水,去接你,或幫你提沈重的書包和薩克斯風等小事。謝謝你幫我修正英文,你總是解釋清晰,有耐性且超會鼓勵人。謝謝你讓我知道,你不喜歡我煮的某道菜,或 給你的某個東西,如爸爸讚許你的:「誠實地讓媽媽知道你的不喜歡,這樣,當你說喜歡時,那喜歡才是真實有重量的。」我注意到每次當有人給你什麼,而你並不 喜歡時,你總是說,「謝謝你。無冒犯之意,但是我不喜歡xxx…」我不知該如何形容有多麼佩服你的誠實和有禮。你讓對方知道,那拒絕只是你對某個東西的喜惡,跟對方本身無關。十一歲的你,忠於自己,也在乎別人的感受,且把這兩者平衡得極好。

這些也正是我要告訴你的—永遠忠於並尊重自己的喜惡。待人以禮,但無畏於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對這個世界和新的人事物持開放之心。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件 事、每個興趣與熱情的事。即使你現在還不確定熱愛的是什麼,但我相信你總有一天會找到的。如我總說的,爸爸和我永遠會是你最強的後盾,我們也不諱指出你的錯誤,提出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當你往前時,我們永遠為你加油,當你跌倒時,我們一定安慰鼓勵你。我們如此以你為傲,打從你還是個嬰孩,爸爸總愛說: 「他真真確確就是我們喜歡的那種嬰孩。」現在也一樣—你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兒子。我非常期待著接下來跟你和爸爸的旅行,也祝你跟往年一樣,有一段豐收而 快樂的夏令營時光,過一個充實愉快的暑假。我們非常非常愛你。

媽媽,2015/6/24

與孩子閒聊

晚餐後,兒子和我盤腿坐在沙發上,一貫閒聊。這次我們從他的幾個小煩惱、美國有沒有可能出現第一位女總統、若可以時空旅行他會看到什麼樣的嬰孩自己,到媒體的誇大不實。剛看了柴靜《穹頂之下》與舊片《第五元素》的我們,也談到未來世界全是水泥鋼筋,無花無樹,談到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孩子說:「我覺得人類是地球上最糟的一種生物,互相殘殺,亂墾亂伐,你知道,樹是有生命的….。」我安靜地聽著,偶爾提出疑問,試著給他不同的角度(也有很多人為世界做著各種善事:不顧自身安危在非洲濟世的醫生、出入戰地報導中東或ISIS的記者、為保護環境努力的團體,當我說到動物如鯊魚保育時,兒子說:「沒錯,但,也是人類先大量捕殺,使牠們幾近絕跡…」)夜漸深,柔和的燈光映著一個青少年的清楚身影—對世界與生命提出各種疑問,發展著自己的思路,也讓我想起純真而滿腔熱情的年少時光。

天氣很慢很慢地,但還是暖了起來,下午去散步,到處是雪融的痕跡,濕浸的地面,深雪裡終於探頭的孤枝、落葉、小球、空瓶…。經過一個酷冬多場的暴風雪,斷傾的郵箱、垂頭的樹叢、積雪沈重的屋頂…,陽光下百廢待興。剷雪車與海鹽不斷反覆摧殘侵蝕下,地面上更是刻痕歷歷,傷痕累累,所有的傷害與疼痛,大地都默默地承受了,沒有抱怨沒有抗議。走著走著,不免想到那句常聽的問句:我們留給子孫的將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而如果不想當一個滿嘴藉口的父母,我們如何對孩子解釋人類為了生存和私利所做的一切?

大多父母大錯特錯的十件事

(圖取自Time)

午餐時,讀到這篇Time的報導,review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教養方式,也順手把它譯錄在此。

想想,自己以前也是「小小愛因斯坦」系列的愛用者,果然是「哪個父母不迷信天才教養?」至於陪讀,更別說了,不知為兒子朗讀了幾千萬遍,倒是,很早就知道一邊讀一邊指著字句,使他的注意力專注在文字上,欣賞圖時再專心賞圖。兒子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開始得極早,跟這技巧或許有關。當然,天生對文字的敏銳度,幼童時期的naming(盡量指出生活周遭看到、聽到的一切,不斷地跟他聊天說話,問他問題…,)一定也都有幫助。其實,現在想想,閱讀的時間早晚是其次,能不能維持對書的興趣,對閱讀的熱情,才是最重要、一輩子的事。與其關心小孩什麼時候能開始認字,不如用心在培養閱讀習慣和環境上,為孩子打開一扇無止境的探索與想像世界。至於打小孩,倒是可以好好地想一想,只不過,照這文章,以兒子現在這個年紀,談體罰好像太晚了;海奕,算你好運:)。

Ten things most parents are dead wrong about(大多父母大錯特錯的十件事):

1. 回嘴是不好的事(錯,回嘴讓小孩更聰明。)

2. 不打小孩(錯,從來不打小孩可能比打小孩更糟。文中研究二至六歲被體罰過的小孩,發現他們到了青少年期,各方面,包括課業、社團、對上大學和未來的抱負,以及日後謀生的信心等,都比從沒被體罰過的小孩,表現得要好。)

3. 同儕壓力不好(錯,很多時候這種壓力是好的。)

4. 很懂小孩(錯,大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小孩在想些什麼。)

5. 讀書給小孩聽就會提早他的閱讀能力(錯,光讀沒用,除非閱讀時幫助小孩專注在認字上。)

6. 多一點功課是好事的(錯,這一點小孩是對的:多給作業只是浪費他們的時間,不會讓他們考試考更好。)

7. 對賄絡小孩吃蔬菜感到罪惡(不必,外在獎勵的確有助於養成好習慣。)

8.「小小愛因斯坦」那一套有效(無效,只是浪費時間。)

9.說謊是壞現象(不盡然,越早會說謊,表示小孩越聰明,問題在於,你能不能看出來。)

10. 小孩天不怕地不怕,真令人驕傲(錯,可能代表你得提早準備保釋金。)

詳細研究與內容,有興趣者可見:

http://time.com/3676581/wrong-parenting/

附:跟許多媒體一樣,Time的網路新聞越來越趨向只分享標題,若要瞭解更詳細的內容,必須進一步點進去閱讀全文。比如打小孩,內文說了,嚴格或過度體罰對孩子的身心影響,還是非好事。至於閱讀,本文探討的也不是早認字好不好,而是,很多父母誤認,多讀書給小孩就會幫他培養閱讀能力,卻忽略了其中的關鍵技巧—當讀書給小孩聽時,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在圖畫上,或很分散的,如果不在乎學認字,就當故事聽,培養想像力和共享親子時間,也無所謂,但若想教他認字,就會建議父母手指著唸的字句,讓孩子的專注力跟著字走,不斷重複下來,他很自然就會記得,會讀了。

請假去度假

isaac and doors

海奕和他的「門」。

這座木房子有二十四道形狀和大小不一的房間,從十二月一日開始到聖誕夜,一拉開當天的門把,就會發現聖誕老公公的幫手精靈每天偷藏在門裡的小禮物,兒子兩三歲時,我們用這些寫著日期的門給他過節的小驚喜,同時教他認數字,至今,這座木房子固定在十二月出現;兒子,依然每天一起床就朝它直奔而去。

度假回來,請假一周的他忙趕著作業。上中學了,功課較繁重,我們和他都有心理準備,返校之後,得努力一點才能把作業趕完。

週一晚上,他拿回一疊疊待補的課業,埋頭做,需要休息時,就給自己設定鬧鐘,時間一到,繼續做功課,一整個晚上下來,發現還有讀書報告要寫,拿起書,他從第一頁開始讀…。

今早送他上學時,是個雪雨交織,陰冷泥濘的天氣。

我們聊著度假的種種:他去過無數次依然愛的迪士尼樂園,雲霄飛車,沙灘,悠閒的步調…。也談著他待完成的功課,正在閱讀的「饑餓遊戲」和「雨果的秘密」等書。雖然要辛苦幾天,但我們一點也不後悔請假去度假。

遠遠看著背提著兩個書包的他消失在學校大門,突然想:父母真的不用怕寵壞小孩,只要把期待和責任解釋得很清楚,付諸實行,一個在愛與尊重下長大的孩子,自然會養成自尊與自主的習慣。

只有一個孩子的我們,其實沒有太多教養理論,事先也不知道會有這樣平穩的過程,這一路以來,就是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成長,堅持相信自己的愛,相信直覺與經驗,相信孩子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