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現實A與B—讀《1Q84》

讀村上春樹很多年了,從《聽風的歌》的年少至今。剛開始著迷於他筆下人物的孤寂與故事的魔幻寫實。隨著年紀,我看到更多村上對現實與非現實的思考,對完整的自我(如果可能)的探索。

夏天從台灣帶回來的中文書差不多全看完了,惟村上的兩冊新書《1Q84》一直躺在書桌最醒目的一角,捨不得讀。直到度假的幾天終於心無旁騖地,一口氣把它們讀完。

循著之前的小說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海邊的卡夫卡》,《1Q84》採同樣的雙線交替發展。女主角青豆因為一項暗殺任務,男主角天吾因為改寫一篇有關little people 和空氣蛹的新人獎小說,雙雙捲入一個神祕的結教裡。故事一開始,隨著青豆走下高速公路的緊急電梯出口,讀者一步步走入村上春樹另一個真實與非真實並存的奇幻世界,並很快地發現兩人在尋找著彼此。

喜歡村上的角色特有的那份孤絕感的讀者這次也不會失望。《1Q84》的男主角天吾是個兼職補習班數學老師和尚未有任何正式作品發表的小說家。跟以往的許多主要角色一樣,天吾不太積極追世俗定義的成功或所謂人際關係,每天一個人吃飯睡覺上班,固定與一位有夫之婦做愛,聽各種音樂,喝酒,自己動手做簡單精緻的料理。而比起村上其他女性角色通常是輔助男主角釐清自己和與外界接觸的窗口,《1Q84》的青豆有村上筆下女性少見的獨立與堅強。這位健身教練,喜歡頭髮稀薄但得像史恩康納萊那樣禿法的男人,是個出手漂亮俐落把人「送到另一邊」的高手,對身體與體能極端嚴格訓練,要求幾近完美。青豆與天吾兩人有許多相似處:一樣有著不怎麼快樂的童年,跟父母和過去都沒有什麼牽絆,與現實社會也不沾塵,過著簡單規律的「村上美學」的生活。

村上春樹一向擅於創造各種奇妙角色(動物形體的羊男,講貓語的中田,名字用編號的雙胞胎姐妹,與主人脫離的影子…。)《1Q84》中照樣可見他獨峙一格的神奇幽默:愛吃菠菜的德國牧羊犬,閱讀障礙講話奇怪的深繪里,同時存在的兩個月亮,對日本藝文界不著痕跡的嘲諷…。

暌違五年的《1Q84》被視為村上至今最具企圖心和具重量的小說。對於字母Q,除了它和日本數字九相同發音,他在書中也解釋Q是來自英文問題問號「Question」這個字。除了探討愛情、夢境、真實、血緣、家庭,近來小說中對社會議題的明顯關注也讓村上春樹的作品增加了另一種厚度。不論是東京地鐵爆炸案,二次大戰期間的犯罪,六〇年代學生運動,其他像是宗教崇拜狂熱,社會暴力、家庭關係淡漠都成為故事鋪陳的背景。

一篇刊登在上(十一)月底《紐約時報》、題為「Reality A and Reality B」的文章中,村上春樹深入闡釋《1Q84》這本書的創作動機。他表示,靈感雖然來自歐威爾的小說1984,但不同於歐威爾預言未來, 他在《1Q84》中創造了一個與現時並行的新世界。

文章中村上再度提到改變世界的事件像是九一一事件,把人類從來無法想像的世界真實化了,對他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村上說,「如果把現在這個世界稱為現實A,把九一一事件沒有發生過的那個世界稱為現實B,我們無法不注意到,現實B比起現實A顯得更真實也更合理。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它的真實性比那個不存在的世界甚至更低。這樣的世界如果不是混亂(chaos)又是什麼?」

Then we can’t help but notice that the world of Reality B appears to be realer and more rational than the world of Reality A. To put it in different terms, we are living a world that has an even lower level of reality than the unreal world. What can we possibly call this if not “chaos”?

寫作《1Q84》的三年之間,村上說他把偽飾自己,穿梭在故事裡的假設世界。處於現實A與B間隔之間,我們能保有多少既有的價值,同時,什麼樣的新的道德將在此重生是《1Q84》想呈現的主題之一。

In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 and Reality B, in the inversion of realities, how far could we preserve our given valu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what kind of new morals could we go on to give birth? This is one of the themes of the work.

跟讀村上春樹的很多作品一樣,你可以如作者建議的,單純地把《1Q84》當一個愛情故事讀,也可以像越來越多的村上文學鑽研者,進一步探討書中的魔幻寫實,象徵比喻,後現代主義表現手法…。

對於我,雖然有時讀到像是《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或《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等隨筆時,對村上的鬆散文筆會有點失望;但,這麼多年來,這位癡迷爵士樂和慢跑、愛貓、自律嚴謹的作家的每部小說依然讓我在困惑的同時又深深地感動。他的句子像是「死就像是刮鬍膏會留下半罐這麼回事」、角色離婚的原因是「因為旅行時不能坐在電車窗邊的座位」、「人生就像是坐在旋轉木馬一般,既不會被超越,也不會被趕上」,「過了某個年齡後,人生這個東西只不過是失去各種東西的連續過程而己。」….,常留在記憶裡難以抹去。他那些純真與孤寂並存,對某些小事物小細節特別固執、一輩子追尋著自己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是什麼的角色總是牽動我的心。他的字句間許多虛無的哲理與獨白總好像是說給我一個人聽,好似為我補上了靈魂裡可能缺乏的某塊拼圖…;不論時光如何久遠,村上春樹的小說在我心中永遠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