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孩子學琴

「藝術的目的不是腎上腺素的瞬間釋放,而是,逐漸的、一輩子的奇妙與平靜狀態的建構。」—鋼琴怪傑顧爾德(Glenn Gould)

孩子正式學了一年鋼琴(三、四歲時上的律動團體音樂班不算的話),近來終於有了顯著的進步。他穩坐在琴前,流暢地把一首首曲子彈出來。一直是個記憶力極佳的小孩,彈個幾遍後,把書一丟:「我們不要看譜。」旁邊等著幫他伴奏的我,使出一招空中奪物,把譜截住:「等等,媽媽還沒背起來呢。」母子兩暢快對彈,看著他那美麗修長的手指,認真地按著琴鍵,是我一天中最鍾愛的時刻之一。最主要的是,孩子對彈琴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他走進琴房臉上掛著笑容,有時甚至還會聽到:「我們來彈琴吧!」的主動邀請。

說起孩子學鋼琴,真是痕跡歷歷。天生喜歡音樂的他,剛開始一發現伴隨學琴而來,是固定坐在琴前、一遍又一遍枯燥的練習;向來不喜歡重複作同一件事的他,根本無法適應(或拒絕適應)。他對每天彈相同的曲子一點兒也沒興趣,要不乾脆拒絕罷彈,要不就把老師交代的功課,嘩啦啦摸兩遍,就起身走人。我每天陪在他身旁,看他不把練琴當一回事,真是恨不得打鴨子上架。溫勸厲言威脅恐嚇無效下,有時甚至搬出:「你知道有種媽媽叫『虎媽』嗎?」對滿臉疑惑的他,先稍微解釋一下虎媽的「壯舉」,然後繼續:「虎媽都嘛要小孩每天練一、兩個鐘頭的琴,你看,我才要你練多久?十分鐘?」不知道是唬他還是唬自己,我一旁說得義正嚴辭好不過癮,自由慣了的孩子,只回我一句:「但妳不是『虎媽』呀!」

受不了他草草了率,不認真練習,不認真看譜彈(在我看來,不管怎麼有天分,學會認譜是學琴基本要素,而且以後想改學其他任何樂器也都容易上手。)氣急敗壞之下,我們母子就起了爭執。那是母子關係一向平和的我們,極少見的場面。我臉紅氣粗,怒言重語,他則一邊哭得希哩嘩啦,一邊不忘發表:「練琴是天下最討厭的事,我很不得馬上就變成十六歲(因為我承諾他,滿十六歲時,他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學琴)。」那種時候,琴房一 片烏烟瘴氣,氣氛低迷的叫人連呼吸都困難。

就這樣在我的堅持下,孩子繼續上琴課,認譜樂理都日趨純熟,演奏會也談得有模有樣,老師不時讚賞他,他興致一來偶爾也會主動走進鋼琴,把幾首熟悉的曲子彈一彈,再即興創作點自己覺得酷得不得了的曲子。但大至來說,他大多時候還是在我的壓力之下妥協。

從孩子其他像是學游泳的經驗,我心理很清楚,這樣的被動勉強下學琴,不但樂趣不多,不是長久之計,一不小心,恐怕還會扼殺他對鋼琴原有的興趣。我必須作一些改變。

首先我和孩子聊,給他表達對彈琴這件事的看法的機會。愛好語言,極小就能精準表達情緒的孩子,很清楚地說:「我不是不愛彈琴,我只是不愛重複練習,還有媽媽生氣,對我吼叫的樣子。」聽在耳裡,真是心虛又心痛。

反省之後,我開始改變方式。從此,練琴時,我只問他當日的計畫—打算彈多久,彈些什麼,然後就陪在一旁聽,不出聲批評糾正,只是聽。有時,我甚至不踏足琴房,讓他自己去玩。不管彈得好不好,彈些什麼,我都給以肯定和鼓勵。我必須先把他的興趣拉回來,再談其他的。接著我幫他換了一位比較懂得孩子心理,比較適合他的老師。他開始領會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同時,我繼續給他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帶他去看表演,在家什麼音樂都聽(包括他熱愛的另類搖滾。)慢慢地,孩子改變了,他對學琴這件事越來越放鬆,也越來越親近。我欣喜地見到,彈琴對他有了新的意義。

一向自認開明的母親,為什麼唯有對學琴這麼緊抓不放,不容許放棄呢?

我自己學琴,加上跟孩子日夜相處,可以清楚看出孩子天生的音感和節奏都很好,那是必須珍惜的天賦。另外,因生長的年代和小島師資難求,一直到了國中才有機會接觸鋼琴的我,一路來停停續續,直到現在仍在學琴;因為得來不易,我對音樂之美,彈琴之樂體會深刻。每當大雪紛飛,細雨飄落,只要手指在琴鍵上悠遊滑落,我便感到無限的慰藉與幸福。身為母親,不能為孩子抵擋所有人生風雨,卻希望藉由藝術,他可以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感動,因為跟音樂的接近,累積更豐美的人生。

如何讓孩子願意練琴呢?

1. 做父母的,首先最好先問問自己:讓小孩學琴的目的是什麼:是因為要孩子來成就你小時候未完成的夢想?是想炫耀?是為了那句口號「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還是因為對學了音樂後可能散發出的氣質癡迷?(這不奇,我也作過那種,看著長髮飄逸的自己,抱著琴譜走出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夢…..)。如果你的目的跟我一樣,是想培養孩子對一種藝術的熟悉和愛好,那麼孩子一天練幾個小時、能不能通過檢定,有沒有上台表演機會…..,應該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持續地找到彈琴的樂趣,不斷地發掘出音樂之美。

2. 找一位適合的老師。並不是每位會彈琴、能教琴的老師都適合你的小孩。不是每個小孩都一定得彈拜爾、徹爾尼、小奏鳴曲,得走正規古典的練習之路。有些小孩跟我的小孩一樣,喜歡搖滾,熱愛爵士。一位好的鋼琴老師不會只要求學生彈對每個音;他會知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進度,他會以開放的心,給孩子適合的教材和指引,欣賞孩子在鋼琴上的實驗,啓發孩子對音樂的好奇和熱情。

3. 給孩子音樂的環境。樂器是入門的工具,而音樂學習是全面性的,能感受音樂的悸動是一輩子的幸福。父母能帶孩子親身觀賞音樂表演,見識音樂家現場的沉浸與專注最好;但現在網路下載如此方便,就算只是讓樂音隨時流瀉家裡,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 還有,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喜歡的音樂。琴鍵上,讓他隨意去玩。這一陣子迷上三國誌裡那些戰役的兒子,在琴上仿呂布騎赤兔馬飛奔、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快速的彈奏如戰馬、如火箭亂竄…,臉上那份單純的快樂,旁邊的大人看在眼裡,很難不感動。

4. 設定短、中、長程目標,找出適合孩子的鼓勵方式。鼓勵孩子參加學生成果發表會,讓他的練習有個目標之外;我知道兒子雖然不喜歡重複,但個性裡有追求完美的傾向。因此練習時,我常會用手機錄下他的練習,再播放,跟他一起聽。「我們可以再來一遍嗎?這次我會彈得零錯誤。」他把手放回琴鍵上,就這樣,不知不覺,同一首曲子練上幾十遍。因為有了這樣的短程目標,每一遍的重複也有了意義。

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是明日的莫札特、貝多芬或朗朗,但我們也都知道,這像的天才畢竟是少數(況且如果你讀了神童被逼迫的悲慘童年,可能也不會要孩子有那樣的遭遇。)更可惜的是,太多小孩在父母不理智的壓力下,痛苦地學了一段時間;但一到反抗時期,就放棄原本看好的天賦或興趣。雖然成年後可以再次拾起,但到時難免要與時間與現實作拉鋸。因此,家有小孩在學琴的父母們,不彷深呼吸,放鬆腳步,調整你的期待,傾聽孩子,幫他找出最適合的學習方式,透過學一樣才藝,去更親近孩子,去更了解彼此!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