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西方男孩的三國演義

羽扇綸巾,談笑用兵。

啊,終於走完三國史。

過去三個月,孩子每天放學後,做完功課,我們一起看幾集大陸和日本合作的「三國演義」動畫卡通,配合著聽侯文詠、蔡康永的搞笑「歡樂三國志」有聲書,生活裡充滿三國的權鬥謀略。

老實說,剛開始並不知道孩子能聽懂多少。三國背景繁複,群雄爭霸,戰事風起雲湧,文言典故叢出,我自己一失神就要錯失情節,跟我學中文的孩子,聽說能力雖有一定的程度,但畢竟不是母語。但是,我倒是很清楚,孩子從小熱愛戰略計謀,不管是遊戲,或日常生活,總是在演練著如何以最聰明有效率的方法行事,給他三國這樣的故事,正是投其所好。動畫與有聲書兩廂結合下來,他竟看聽得津津有味,加上我一旁說明,兩版本雖有出入,但他自動去蕪存菁,不但漸入佳境,隨著故事發展,他每天迫不急待地準時收看,就像任何第一次迷連續劇的戲迷一樣,隨著劇情發展而情緒起伏。

男孩都喜歡英雄,三國有最多的英雄。剛開始,最吸引孩子的,是那種手持大刀利劍,乘飛馬奔騰沙場的猛將。他第一個心儀的是驍勇善戰、身騎赤兔寶馬的呂布。下戲之後,他以「呂布你這塊大破布」老友般地戲謔這人物。很快的,他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勢和雄兵壯士給懾住了,老問:「這場仗,曹操派出幾萬大軍?」接著,他欣賞英姿煥發,智勇雙全的周瑜,遊戲時總跟著自稱「大都督」。

瓦口關之役

三國雖英雄遍佈,但男孩也開始發現,這些所謂「英雄」的人性弱點。眼見呂布趨炎附勢、見利忘義,慘陷貂蟬美人計,終至悲劇收場;曹操猜忌多疑,好大喜功,赤壁之戰,敗得灰頭土臉。尤當他看到動畫中被描述成小器善妒的周瑜,終被諸葛亮氣死,臨死前睜眼淒喊:「既生瑜,何生亮!」悲憤痛恨;當最後諸葛亮壯志未成,病逝五丈原,天地變色,孩子緊抓住我的衣袖,明顯深受撼動。

男孩都喜歡豪傑,三國讓他見識了豪傑的風範。看劉關張義氣填膺的桃園三結義;看弱勢的劉備,以德服人,以寡擊眾;看趙子龍孤身救阿斗;看張飛的豪邁,關羽的忠勇,都讓他印象深刻。當然,更別說諸葛亮一出現了。當這位中國軍史天才,輕揮羽扇,翩然而出,天文地理醫術軍法無所不通,運籌帷幄,用兵如神。看他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一段段漂亮的錦曩妙計,孩子簡直看呆了,連連讚歎:「諸葛亮太聰明了!」

這樣一部龐大的故事,孩子接觸時需要大人許多解說和協助。我不時得按暫停鍵,教他辯識眼前正上演的錯綜人性。我快轉動畫的慘烈殺戮畫面,我輕描跳過蔡、侯兩人露骨限制級的語言(貂蟬的酥胸半露,董卓色鬼如豬,曹操不倫之戀等等,太多了…..。)我給他畫三國地圖,標示徐州、荊州、西川、蜀漢、曹魏、孫吳 ….。我盡所能地跟他講解,野史傳奇和歷史的差異。做為一個媽,我當然也要趁機說教:氣度風範有多酷,財色酒氣的危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贏的人所寫的,何謂真實,試著深思。

三國戰艦

沈浸於三國一段時日後,放學回來時,他開始興高樂采地說,如何使用策略,跟同學化敵為友。他喜歡把「全軍覆沒」、「落花流水」、「談笑用兵」等成語掛在嘴裡。他稱我「主公」,自稱「大軍師」。他設計拼建各式樂高戰船,遣兵派將,埋伏突襲,玩得戰況轟烈。他用白紙一反一正重複折疊,給自己折了把扇子,瀟灑揮搖如孔明。他不時好奇地問:「妳們家有姓呂、曹、周….的親戚嗎?妳有認識姓劉、諸葛的人嗎?」當他知道,二姨丈跟袁紹同姓,「有可能是」其後代時,滿臉驚喜。突然之間,這個長在西方的孩子,對中國的歷史充滿了興趣。

到頭來,他對「英雄」有了全新的詮釋:「You don’t have to fight with your enemies, you can use strategies and make them become your friends.」(你不必跟敵人作戰,而是運用策略化敵為友,讓他們信服你。)「How much force you have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t’s how smart you are.」(武力不是最重要,聰明才智才是。)「Real Power is smartness! 」他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期待著有一天跟孩子讀原著。至於現今,三個月,一卷三國史,七歲小兒能有如此領悟,足矣。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