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13

Sitting high atop his horse was a knight

Isaac bike1
經兒子同意,分享他另一篇老師對全班朗讀的作文。他筆下的武士與馬生動傳神,畫面與聲音皆俱,讀起來趣味十足。(With Isaac’s permission, sharing his lovely writing):

「Sitting high atop his horse was a knight. He felt like a warn-out sock (Teacher: creative image, good smile!) after the loooooonnnggg journey. The snow crunched (Teacher: vivid verb) under the hooves of his trusty stead. The faint glow (great adjective) of the moon brightened his rusty armor (wonderful sentence!). A fortress of stone (Wow! What a great way to refer to a castle!) lit a small path ahead. Suddenly, the knight toppled off his horse, asleep only to be waken by a surge (fabulous noun) of wind . His armor was now snow white (^-^). The horse whinnied (great word choice) like a pig squealing (fun simile). The castle was close now, a couple of horse-lengths (great description) away, glowing brightly. A squire opened the door. The horse half-crawled in, the feather on the knight’s helmet quivering (love this word!).」

「一名武士高坐戰馬上,經過一段長長–的征旅後,他如一隻破舊的襪子般,疲憊不堪。雪在忠實的馬蹄下嘎扎嘎扎地響,暗淡的月光照在他鏽舊的盔甲上。一座 石頭堡壘引亮了一條小路。突然,武士從馬背上睡跌落地,直到一陣狂風終於把他吹醒。白雪覆蓋了他的盔甲,疲馬發出豬般的嘶嚎。城堡近了,只剩一兩馬步遠, 燈火亮起。一名護衛打開門,馬半爬半行而入,武士頭盔上的羽冠顫抖搖曳。」

教音樂,更教生命課題–讀「Piano Lessons: A Memoir」

過完聖誕節,和家人一如往常南下佛州避寒,跨年之間的海邊公寓裡,我完全沈浸在兩本精彩的非文學英文書裡,如向良師請益般,獲益豐盛,覺得給了自己兩份極佳的新年禮物。

無意中發現的《鋼琴課》,是澳洲鋼琴家Anna Goldsworthy回憶從九歲起,拜蘇聯籍鋼琴老師Sivan女士為師,一場十幾年的師生情誼。Anna詳紀上課內容,隨著年紀在練習和詮釋作品上遇到的挑戰,上台表演比賽的經歷,一直到離開老師羽翼,成為一位成熟獨立的鋼琴家。Sivan老師作育無數傑出鋼琴家,視鋼琴如生命,對音樂的愛與熱情,透過對每位作曲家個性與作品深入而人性的詮釋,善喻精辟的教導方式,不只分析指法、踏板和演奏技巧,更以無盡的耐心與熱情,教導學生愛音樂,愛生命,追求成為一個仁慈美好的人的生命課題。這是我讀過最感動和受益的一本鋼琴書。

隨手翻譯Sivan老師精彩的授課語錄:

關於作曲家:

巴哈當做你的每日糧食,你一定能成為一位傑出音樂家。每個星期一定得學一首新的前奏和賦格曲。

莫札特絕對是天才,不僅如此,他就是音樂。天之嬌子,完全,完滿。

貝多芬需要鋼鐵般的手指,強大主動的態度;而同時,貝多芬的音樂充滿了溫暖與美,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愛的可能性,他是一個滿懷愛的男人,天賦藝術的天才,他要的是愛與支持,但沒有女人愛他,從來沒有,沒有母親的愛,沒有女人的愛,無愛的人生,只能夢想。他充滿挫折感,同時又是一位鬥士,無時無刻不在抗爭,與自己抗爭,有時甚至與整個世界抗爭。

舒伯特是最偉大的歌曲作曲家。莫札特是歌劇,但舒伯特全是歌曲,為什麼?因為歌曲如此親密,每首歌都是私己的。舒伯特從不撒慌,他活在他的音樂裡:他的整個世界,所有愛,一生,全在裡面。當然,說謊者無法彈鋼琴,不可能,我們可以掩飾語言,但掩飾音樂,不可能。舒伯特的音樂,就像打針一樣,裡面有那麼多甜蜜,但同時也有一些黑暗。

蕭邦:鋼琴是他最好的朋友,不只如此,他對鋼琴傾吐所有秘密,完全信任它,毫無防衛抗拒。你不能錯過蕭邦音樂的任何細節— 即使是一個空白處,一個歇息,一個呼吸。

李斯特:深富哲理的作曲家,但總是忙著探尋這三個問題:愛、生命與死亡。

拉赫曼尼諾夫:慷慨,有教養,自立,音樂裡總是有鈴鐘:不僅教堂,馬車,還有生命之鐘。非常正面的作曲家,健康平衡的音樂,充滿療癒力與贈與。

蕭士塔高維契:尊嚴的象徵。你能想像跟千百人生活在同一個公社裡,卻完全孤獨是什麼樣子?

 

關於彈奏:

音樂不只是在對的時間彈出對的音符,消化才是最重要的,消化音樂是個巨大的功課,但回饋之大,讓生命極具價值。

只有先想像聽到第一個聲音,然後你才能放鬆,唯有放鬆你才能真正聽到第一個聲音,專注在那個聲音上,去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拇指是手放鬆的關鍵,手的領航和主導。我們直覺用拇指去抓攫,結果像剎車一樣停滯,鋼琴彈奏的流暢性決定於放開,信任你的手。

用耳朵彈奏,「看的耳朵,聽的眼睛,清楚的心,溫暖的思考。」

 

關於表演和比賽:

舞台必須像家中的另一個房間。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在贏:音樂不是運動,比賽的目的跟運動相反,在於有機會去分享你的音樂,你的眼界,你的熱情。

把音樂當成運動比賽是極大的錯誤,絕對不行。當然,你必須尊重他人的觀點,否則就變成偏頗,失去了音樂性,但永遠不要仰賴比賽,比賽另一個危險的原因在於,它是大量製造生產的培養皿,讓你為了取悅別人而活,「如果你一味地取悅每個人,不自覺地就會變成一個機器人,或迷失在叢林之中。

 

關於才華、音樂與人生:

刻薄的人不可能成為音樂家。真正有才華的人永遠不斷在學習,開放的心胸是才華的第一個徵兆,之後,生命就會像一扇神奇的門打開。

我們的生命是如此豐盈,因為我們總是被酬以快樂。

聆聽的自由全靠一件事:完全了解你在做的事,唯有如此,你才能自由創作出任何喜歡的東西。

 

Anna生長在一個音樂藝術涵養深厚的家庭,祖父也彈一首好琴,父親是名作家,學琴過程中不但得到全家的鼓勵支持,祖父和父親更不時陪伴一旁上課,勤記Sivan女士的精辟授課內容,為這本書提供翔實的紀錄。

出身蘇聯體制,鋼琴家必須透過嚴苛比賽才能談生存的Sivan老師,對音樂、以及做為一個音樂家的意義比任何人更透徹了解。透過Anna平實的文筆,Sivan女士對學生的啓發,讓人深切感受音樂藝術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寬厚慷慨的禮物,任何人只要願意親近,它任你無限引取;而唯有傾聽,找到屬與自己與作曲家的感情交流和詮釋,才能成為靈魂自由的音樂家。

有幸受教於Sivan女士這樣的良師,是任何學琴者的至幸美夢。故事中趾高氣揚的亞裔小孩,一切為競爭名次,貌似自信自傲,卻失去了學習音樂最珍貴的意義,讓人聯想到許許多多被父母逼迫學琴的孩子,不免唏噓(本書有韓文版)。真希望所有學琴的孩子和其父母,教琴的老師,都能讀到這本書,從Sivan女士溫厚的鋼琴課裡,重溫對音樂的愛與初心。

Ps. Anna 和Sivan老師的故事也搬上了舞台,有興趣者不仿google,觀賞Anna Goldsworthy親自彈奏書中所提到的鋼琴曲目。

《奇蹟之邦》State of Wonder

20121228-163223.jpg

新年讀好書,分享我的最新翻譯小說:

書名:《奇蹟之邦》(State of Wonder)

作者:安.派契特(Ann Patchett)

2013年元月一日,遠流出版社。

安德斯.埃克曼醫生的死訊以航空郵簡的方式傳來,寫在一張鮮藍色、既是信紙、折起來之後也可當信封的兩用航空信上。真難想像現在還有人在做這種東西?這張紙遠從巴西旅行到明尼蘇達,來通知一個男人的死訊。紙張輕微,宛如淡淡暗示這人微小的血肉之軀曾存在過,似乎唯有那只郵票才能彰顯它的存在。…….」

來自叢林的這封簡信揭開了全書序幕,因為它,任職藥廠的瑪莉娜.辛格醫生隻身前往亞馬遜流域,一為查出男同事好友離奇死亡的真相,二為調查一樁可能改寫人類生育史的新藥研發進展…。

透過作者安.派契特精湛的說故事功力,我隨著女主角瑪莉娜一步步展開一場奇異的叢林冒險,目睹文明與自然原始相對峙,商業與道德衝突,人類欲打破老化與生育期限藩籬的狂想野心。

越向叢林深處行去,情況越棘手,幾場驚險場面,讓人定坐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舞,捨不得抽身。而身處中年的瑪莉娜,第一段婚姻草草開始和結束,因手術之誤被踢出鍾愛的醫院工作,新戀情隱誨不明,對婚姻生子的不確定,同時又不斷地受著過往的失落糾纏;終於,一趟叢林之旅讓一切攤現,勇往直前之外,別無它途,一路翻譯下來,不免對她產生一份日益親近的感情。

除了亞馬遜繁險的叢林奇景、到位的對白,初次踏入那片讓部落婦女卵巢常春的眩目奇境,後來的情節逆轉…..,全書流暢緊湊,絕對是好看的小說典型;而最過癮處,莫過於讓領軍新藥實驗、瑪莉娜昔日的醫學院老教授開口講中文,躍現眼前。

特立獨行、七十幾歲的史溫森教授為科學付出一切,頑強的決心與犧牲精神,打從第一次在巴西歌劇院如幽靈般現身,讓人忍不住打冷顫的強烈形象,到每次出場的犀利直(毒)言,例如對瑪莉娜訓教:「你不能把一個聾子變成聽得見,不能把遇到的每個人都變成美國人」、「永遠不要明知故問,那是最討人厭的習慣。」…女強者的酷帥,無疑是全書最傳神的角色。

迴縈不去的失落與遺憾,一如悶熱雨林令人窒息的蜷盤蔓枝,潛藏記憶裡,教人無從頓逃。譯完全書,再回首安.派契特筆下的那片茂密叢林時,不免要想:或許,坦承錯失、面對遺落的勇氣,尊重原始,與自然平等共處的謙遜,才是人類所該追尋的奇蹟所在;問題是,私慾之下,我們何時才能真正覺悟?

本書得獎無數,包括:

★2012年英國柑橘獎決選作品
★2012年紐約公立圖書館「幼獅獎」
★出版人週刊2011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2011年度十大好書
★NPR2011年度十大好書
★亞馬遜書店2011年度選書
★Book Page2011年度好書第一名
★2011年美國讀書會票選TOP5好書
★2011年NPR夏季書評者推薦閱讀
★2012年時代雜誌作者獲選「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博客來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0954

YLib 遠流博識網: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E0241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