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炫耀文
兒子在我們眼中是那種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喜歡閱讀,喜歡上學,喜歡老師,喜歡運動(比賽輸了也沒 關係),考試拿A+,功課從來不拖延(跟他媽當年「總是要等到睡覺之前,才發現功課只做了一點點」完全不同),是個沒什麼可挑剔的小學生;有時候我們和老 師甚至私下還會希望他違點規,有一些不同的人生經歷。
有意思的是,兒子的守規矩完全出於自發,透過思考與經驗,重邏輯的他早早「評估」過當好學生的「好處」—自己感覺好,可以獲得許多讚賞,最重要的是,省掉許多麻煩。
今天放學後,我們如常聊著學校的 一天,兒子提到他的拼字和數學都考滿分,我說太棒了,恭喜你。他說:「媽媽,我想我青少年時還是要當一名好學生,因為妳不強迫我(當好學生)。」(I think when I’m a teenager, I’m still going to be a good student, because you don’t force me. )
不知道以後會怎樣,聽了只覺得,當這樣小孩的媽,真的很愉快。(這果真是一篇媽媽的炫耀文啊^-^)
「The Right Bike for Me」 by Isaac
In fact, I have a BMX.
「我理想的單車」
「我最喜歡的單車型是BMX (Bicycle Motor/mountain Cross 越野單車),因為它有柔軟穩固的握把,和飽具摩擦力的輪胎。
事實上,我就有一部BMX越野單車。
它兩邊的手把都有剎車裝置,當你騎著它時,那六段變速排檔會讓你覺得,或是像緩慢滑過泥濘,或快速如飛馳。當它的鈴鐺響時,過馬路的鴨子會停下來,風會暫停吹,好讓你先行。……」
兒子的一篇作文開頭,老師和我都特別喜歡他自創的slooshy-slow這傳神的字彙,也都覺得關於鴨子的描寫很有趣。作為一名讀者,這起頭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接下來會怎麼寫:)
極地裡找到光
作為一個重複的經驗比全新的還多的大人,孩子成長過程中種種新鮮的「第一次」,總讓我興趣盎然。看著一個小生命在各種「第一次」的涵養下,慢慢成長,成為他就是他,而非其他任何人,是育兒過程中最神奇的一部分。
許多第一次,像春天初綻的花朵,令人愉悅驚喜:嬰兒的他,第一次看到窗外飄雪時閃亮的眼睛;幼兒時第一次目睹火車從面前疾駛而過、飛機起飛時的目不轉睛;第一次拿掉單車學習輪的驕傲表情;當然,還有他第一次跳水,第一天上小學,第一次注視著侍者把香草奶油澆入滾燙的舒芙裡,嚐一口後,對侍者舉起大拇指滿足讚許;第一次試吃高達乳酪,拿起一小片,嗅一嗅,咬一口,「嗯,很好吃耶。」臉發亮,從此那奇特煙燻的起司成為他的最愛之一。
有些第一次,則像迅不及防的雷電,讓他和大人都措手不及:他第一次跌倒撞地,額頭瞬間冒出觸目驚心的大膿包;看他吃下第一口成人的食物,我的複雜感觸—-那向來只吃奶水的純淨胃腸,從此受世俗污染,一去不復返。然後,他第一次看到動物互相廝殺的紀錄片,第一次看到寵物死亡,聽到「霸凌」,「自閉症」,第一次發現同學的父母離異了…..。
人生如快速班車,不斷往前。孩子累積著人生經驗的同時,現代父母一路幫他遮掩不該看的,捂耳不該聽的,選書、選電影、選電玩、選旅遊地、選新知識,努力地種花植樹,想為他植出一幅最安全美麗的風景。因他熱愛搖滾樂,他的父親從幾百首音樂中,過濾掉色情暴力不堪的歌詞,選出出數十首時下最熱門、適合他心智的樂曲。
然而不論如何過濾,總是有漏網之魚,不論如何拖延抵抗,依然抵不過現實的巨獸,他從周遭、玩伴之間、學校帶回來的字彙與訊息開始讓人咋舌。幸好孩子的心思到底跟大人不同,有些經驗,你瞋目結舌,他一派不在乎,如風吹拂,一覺醒來全不記得了。有些經驗,你說沒事沒事,他好似風雲變色,惦記數日。
至於無菌世界,就像海市唇樓,不健康也不可能,就讓他在適度的守護下,以自己的心智和方式,去解釋世界,去成長。
成長型思維模式—校長的開學致辭
八月底是兒子學校的Open House,一年一度家長集合,聽校方介紹新教職員、新年度的教學計劃等等;因為兒子已經上三年級,我和先生原本想晚一點再到,跳過重複的開學典禮,等到後來再直接去看兒子的教室,見導師。但因為記錯時間,到了學校時,Open House才剛開始,我們決定再次坐在禮堂裡,參加整個儀式。誰知道,卻因此聽到校長一場讓人頗受益的演說。
校長說,暑假裡他讀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的著作《思維模式:成功的新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覺得對學生會很有幫助,決定跟在場的老師家長分享。
很多人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相信「一個人的素質是一成不變的。你要嘛天生聰明,要嘛就不聰明。假如你失敗了,那就證明了你不夠聰明」,這也是為什麼,當那樣思維的小孩一遭遇失敗,就無法接受現實了,因為失敗剛好提醒了他們,他們笨透了(自己那麼容易感到困惑,自己的記性那麼不好….)。這樣的思考模式嚴重限制一個人的潛能發展與成功的可能性,Dweck教授鼓勵人們改變,並訓練出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以取代。
我把校長那天的演說和後來閱讀的重點節錄如下:
Chiuying
身為一個台灣傳統教育出身的母親,升學主義之迫記憶猶新,也一直不斷在學習著如何真正尊重孩子的特質,努力提供他適性發展的機會。 學業成績絕非一切,培養一個有自主思考能力、熱情追求夢想的孩子,才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重心。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