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September 2011

So Long, See You Tomorrow!

讀著【紐約客】已逝資深編輯William Maxwell的自傳小說”So Long, See You Tomorrow“,深深為那簡潔的文風著迷。每個句子都如此乾淨,每份感情看似不著痕跡,卻又深又穩。

William Maxwell出生於伊利諾州一個小鎮,擔任【紐約客】文學編輯的四十年內,從J. D. Salinger到John Updike,校對修改過無數美國當代文壇巨擘的文章。John Updike曾說:「我的故事裡很多精細的潤飾,都是出自Maxwell之手。」又說:「一位好編輯會鼓勵作家寫出他最好的作品,那就是Bill(指Maxwell)”

本身也從事創作的Maxwell,絲毫不在意自己一生從未如身旁的作家出名:「我幹嘛讓暢銷榜毀了快樂的一生?」他曾說。
這樣一個冷雨清秋的夜晚,我讀著這位文學編輯的年少、失親、友情、悲劇…。從誠摯純淨裡不斷讀到心目中小說的極致典範。「A small, perfect novel.」-【華盛頓郵報】書評。

緬因之行與驚險的攀崖

一開學就碰到連假週末,趁著夏天離去之前,我們決定北上緬因州東北角的Bar Harbor度假。提前把孩子從學校接出來時,新任導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才開學第三天就請假啊!」我們笑一笑,沒有說出心裡想的:「缺課一天去旅行,絕對可以比剛開學的課堂上學得多啊。」 

雲淡風輕,週五上午,往海邊的人潮已經開始擁擠,慶幸提早上路,不必浪費時間在塞車上。

我們先在一家人極愛的Ogunquit海邊小鎮停留,趁海水變冷之前,讓孩子衝浪玩水。一整個下午,陽光藍天下,他帶著一張閃亮的臉,或隨波逐浪,或和當場認識的男孩,合作挖了一座有成人高深的沙坑。幾個小時的努力後,漲潮卻兇猛,大浪一來,沙坑完全被吞沒了,兩男孩尖叫一聲,莫可奈何卻又開心地笑了。

第二天,繼續北行,來到目的地—距離波士頓約五個小車程的Bar Harbor。海港絕對是紐英格蘭風格的。賞鯨、補龍蝦、看夕陽的渡輪忙碌出入,度假別墅與旅館林立,餐廳、小咖啡館與藝品店等待著來自全世界的訪客,緬因州著名的龍蝦與野藍莓派都是難以錯失的美食。

港灣旁的阿卡迪亞國家公園(Acadia National Park)是此行重點。車行綠意無盡的國家公園宛延公路上,越往深處,高山峻嶺,巨浪懸崖,寧靜湖水,茂密森林,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美國國土之大,廣不可及。兩天下來,我們竟不過走了三分之一不到的園區。 

開車上了全公園最高峰Cadillac Mountain (1,532英尺)後,我們決定挑戰公園裡另一座訪客的最愛—Beehive 山道。原以為是一趟愜意的夏日山旅,誰知,竟寫下這一輩子最刺激(驚恐)的登山經驗。

這座五百英尺的山崖,高度不算高,但到了現場一看,才發現它呈垂直,幾乎全豎直向上。試試看吧,累了往回走就是了。剛開始,沿著石頭步道往上攀爬,清風吹在林間,先生與孩子談笑作伴,是愉快的腳程。不一會了,路卻越走越窄,山崖越來越陡。最可怕的是,不知何時,我們已來到一段身體幾乎得靠緊附在崖面上的地段,背後除了冷風颼颼,什麼也沒有。騎虎難下,這時退回更險,已是不可能。 先生決定先發,往上攀爬探路,經過幾分鐘但感覺如世紀那麼久之後,他回來,語氣鎮定地打氣:「這裡之後就比較容易了,我想應該快到頂峰。你們兩個很棒,繼續加油!」受到鼓勵的我和兒子,信以為真,鼓起勇氣,繼續向上。誰知,攀過那一道險崖後,才發現,那是先生用他一貫經理人激勵士氣的技巧,攤在眼前的其實是–更崎嶇,更陡峭的崖壁。唯一的路,甚至得攀爬在釘在崖上、半懸在空中的鋼梯才能向上爬。身體懸掛在高空中的我,發現自己雙腳發軟,一失足成千古恨,天啊,突然好後悔好後悔,一時天真,竟把孩子帶到這樣的險境裡。惟前頭的男孩,在我們密切注意與叮嚀下,正以好奇愉快的態度,同時卻極為小心翼翼的謹慎,確定每個腳步都落實後前進。必要時,他甚至把手腳加上屁股,全派上用場了。

鎮定自己,吸口氣,舉起白窄裙下(完全沒有準備來攀崖的,還好出門玩總習慣穿球鞋)逐漸痲痹的雙腿,繼續往山峰攀爬。終於,到達山頂,婦孺兩人意外獲得早到,落腳休息的一群年輕人掌聲喝彩。遠晀遠處,山下平坦的Sandy Beach、Bar Harbor港灣和腳下茂鬱叢林,雖然不確定值不值得冒這趟險,但眼前的絕壑懸崖,海天共一色,景色美得讓人屏息。

山的深處是一個盆地中央(Bowl),清靜如鏡,蔥綠樹林環繞。孩子問:「什麼是Bowl? 是給我吃麵的noodle bowl嗎?」我笑說:「是神仙用來煉金的洗手盆。」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下山的路雖依然陡峭,但比起上山,容易太多了。

「好好玩,我們再上去一次!」一踩到地面,孩子喊說。

「No thanks. Beehive trail, never again!」我說。

衝浪

浪花襲岸,轟隆如鼓,一波未息,一波又起。
你如擊鼓戰神,隨浪頭起伏,乘風駕浪。
陽光如精靈的眼睛,湛藍閃爍。我瞇眼遠晀,彷彿聽到浪的韻律裡,你七歲的心跳與呼吸。

–在緬因海邊衝浪

為什麼我是這樣一個癡迷的媽媽

生活很容易有讓人產生倦意的時候。但是,如果妳身旁有小孩,看著他做那些被你長久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飛奔在草地上,拾起一朵花,追趕一群飛鳥,挖掘一座沙堡,自編一個小笑話,笑開懷…..;你會發現,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所有的憤世嫉俗全不見了,你再度變得很輕,很單純。

It is easy to feel tired in life. But when you have kids, you watch them do things that you’ve taken for granted for a long time, such as running on the grass, picking up a flower, chasing a flock of birds, building a sand castle, laughing out loud for his own little jokes….。You see life through a kid’s eyes, and all of your cynicism is gone. You feel light.

野櫻

秋還不那麼深,
遇到多風的下午,野櫻依然搖擺細枝,那樣落拓地讓葉子一片一片跌到土地上,
似乎是沒有一絲怨尤的,帶著垂老的寧謐和果敢,
也沒有任何排斥或介入的神色,對時間完全漠然;
歲月悠悠,有情天地裏獨多一種無情,一種放棄。
然而我又設想,寒冷的土地裏,誰說它那堅持的鬚根不又向下延伸了三尺?—楊牧《野櫻》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