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February 2012

嘿,站開一點,讓孩子獨立。

科學博物館裡,孩子打算去體驗館裡的那座模擬車—-一部紅色車,帶你如雲霄飛車般搖擺晃動,隨著面前螢幕聲響,上天下海。那車一次只能容納十餘人,買票的隊伍有點長。站在隊伍中,我跟孩子說我不打算搭乘,因為我不喜歡那樣的搖晃旋轉。孩子有點意外,試著說服我:「但是,媽媽,我會保護妳,一定會很好玩的…。」我搖搖頭,跟他說,如果他要,就必須自己去搭。孩子猶豫了一下後,靠向前,輕觸前面一位帶著孫女的奶奶衣袖:「Excuse me,妳想,我可以跟你們一起搭這車嗎?」那太太馬上樂意地答允了。不只她,更前頭一位媽媽也立即答腔:「你也可以跟著我,我有兩個小孩….。」兒子笑了:「我叫Isaac,今年八歲,事實上,我兩天前剛過八歲生日….。」跟兩位婦女聊起天,因為有了伴,他放心了。

終於,我們來到了隊伍前頭,孩子買了票準備登車,誰知,前面人群一一進入模擬車,輪到兒子時,布條被拉上:「你得搭下一班。」賣票的工作人員說。前面的兩位婦女急忙地跟她解釋,兒子是跟她們一起的,但女孩說對不起,車子容納不下。兩位太太表示抱歉後,帶著自己的小孩上車了。

站在布條後面,有點詫異的兒子,馬上轉身,迅速地對我們身後另一個媽媽說:「Can you be my backup? (妳可以當我的後援嗎?)」那媽媽笑了:「當然,我當你的後援,你可以跟我們一起。」兒子又再度介紹了自己的名字和年紀,很快跟她帶的三個年紀相似的小孩玩鬧起來。車門再度開啟時,他跟我揮揮手:「媽媽,一會兒見!」

我抱著他的大衣,等在車外。五分鐘後,門再開,一張堆滿笑容的臉走向我:「That was awesome!」(那車太帥了!)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不斷地見識他那強韌的求生本領。他清楚自己要什麼,總是想著該採取什麼樣的「strategy」(策略)去解決問題,以得到他要的結果。知道他可以照顧自己,比看到他的任何表現,都令我安心。

Read More

生日快樂!!

你生日的前一天,星期五,早餐時你說:「Mama, Can you call the school and have them announce my birthday?I’m sure this will give my popularity a boost. (媽媽,你可以打電話給學校,請他們在早會時宣佈我的生日嗎?這會把我的知名度更推上一層。)」

我說當然好。打電話去學校,接電話的人說:「Isaac,有,有,他早在我們今天的祝賀名單上了。」「謝謝,」我說:「Isaac會很開心。」對方笑了:「他是個好孩子。」

下午放學後,你青梅竹馬的朋友曼德琳和她五歲的小弟弟Liam送了禮物來。你說謝謝,收下玩具,打算等客人走後再拆。三個孩子一起玩玩具,玩遊戲,屋裡充滿嘻笑聲。近傍晚,送客人到門口時,你再次謝謝他們送你禮物:「現在,我要去繼續享受剩下的十幾個小時的七歲時光了。」

生日這天,你很早就醒來,跑到父母床邊,興奮地:「你們有沒有聽到一樁謠言啊,今天有人滿八歲歐?」父母跟你裝傻:「歐,真的嗎?」「是啊,」你認真地:「我們今天該怎麼安排呢?我想,我先吃早餐,然後去游泳,回來洗澡換衣服後,我們就出門去買禮物,你們覺得這個計畫聽起來如何呢?」

這時,大阿姨從金門打電話來,跟你說「生日快樂」,你快樂地用中文:「謝謝,我八歲了!媽媽今天要做一個生日蛋糕給我,是巧克力的……」阿姨說你很棒,你問阿姨要不要跟媽媽說話,然後把電話交給我。

午餐後,我們送你到爺爺奶奶家玩。進門時,同樣地,你跟他們宣佈你滿八歲的喜訊。說再見後,你蹦跳著消失在公婆屋裡,只留下一點小男孩的身影。

我和爸爸去看講述榮格、女病人莎賓娜和佛洛依德的電影「A Dangerous Method」。

路上,我們講到你的種種表現。你在學校從學科到品行每一科都令人滿意的成績,你每天一回家固定先做功課再玩,你保持從出生來建立的閱讀、運動與飲食習慣。你不補習,沒有家教,你說:「二年級很簡單」。

「老實說,我有點受寵若驚,從沒有想到會有一個這樣好學生的小孩。」我跟先生說。從來不逼你功課,因為一直知道:你的路還很長,而大多最有用、有價值的東西是從學校之外學來的。

從來不想壓榨你,因為我知道,擠得越用力,得到的越少。

我跟先生提起,日昨,幫你看功課的事。

平常我幫你看完功課,做得好給你讚賞,做不好,我會說,有一個錯誤歐,讓你自己去找出來更正。有時,甚至不說,只問:「你自己覺得這做得怎樣呢?」

這一天,你寫的讀書心得報告顯得草率,我說:「我不是很滿意,這裡和這裡可以再做補充,你覺得呢?」一心想去拼樂高的你說,你覺得可以了。我說,好吧,這是你的報告,你自己負責,你可以先去玩,但我要求你睡前再把書重讀一遍。你答應了。當晚你再讀過一遍那本書後,坐了起來:「媽媽,原來故事的重點是…..」你跳下床去改你的作業。

我保持在一旁看守和引導你。而你持續是我的另一雙眼耳,常溫柔地:「媽媽,是apples不是apple,你不要老把英文的複數給省略了…..」

你也不斷地丟給我艱難的問題:「為什麼妳對別人比較好?」趴在地毯上玩的你,說的是我對你剛送走的朋友比較客氣的事。我拉過小板凳,開始跟你聊。我承認自己的弱點,指出你有時對別的大人也比對我和你爸爸客氣;你我答應一起努力,對親愛的人更好。

你讀著厚重的、以希臘神話為背景的青少年小說“Heros of Olympus”系列,極為投入。然後,你甜美又帶點害羞地:「當我成為一個青少年時,我想我會(跟書裡的主角一樣)愛上女孩子,但是我現在並沒有那種感覺呢,媽媽。」「不急,不急,」我說:「時候到了,當你的賀爾蒙kicks in,你的感覺會跟現在不同的….。」

我和爸爸繼續介紹你各種東西—-爸爸找出一九九五年的一則代表性廣告、我分享剛聽到的一個耶魯黑人男孩融合口技與古典大提琴的演奏,我們從未間斷地帶你去旅行,去看各種表演……,人生有太多東西等著你去發掘。我們跟你聊天,天南地北地聊。

我們極少極少處罰你,但當那發生時,我們和你都極為嚴肅,都極痛。

你隨時顯露的清楚、聰慧和幽默讓我知道你有著強壯的生存本能,我因此越來越放心。

我們不時提醒自己,給你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去成長,不要把對自己的標準和期待反射在你身上,對你扭曲地要求。我們用心和耐性去幫你,去發展你的熱情與潛能,盡一切支持和鼓勵你去發展,去飛翔,去建立你的人生。

你生日的晚上,我們幫你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慶祝。吹蠟燭時,我問你許了什麼願望。你說:「我八歲了,可以有八個願望,」你一一說出:「希望爺爺得到網球冠軍,奶奶中到一百萬大獎…….。」你把所有願望分給自己,和在座的每一個人。

法蘭克辛那屈的歌聲中,大人喝酒與咖啡聊天,你安靜地一旁拼起你剛收到的樂高禮物,一如無數個大人聚會的場合。

我看著你俊美而專注的臉孔,想起每次擁你入懷時,你那溫暖而日愈強壯的身軀,想起你每天跳上跳下公車時給我的親吻與擁抱,想著你無盡的笑話,你給我的小詩,想著你說:「媽媽,我有一個很好的七歲,相信我的八歲會更棒。」我想著我是這麼地愛你:「親愛的孩子,生日快樂!」

寫給成人的雪國童話–讀《雪兒》”The Snow Child”

剛出爐的這本小說滿足了我從小愛讀童話,以及對北方雪國的幻想。

這是阿拉斯加土生土長的作者Eowyn LeMay的初啼之聲,故事發生在一九二〇年,一對四十幾歲的夫婦,北遷阿拉斯加荒原去展開全新的生活,他們逃避的其實是傷心過往—一段纏繞不去、第一和唯一的孩子胎死腹中的悲劇。

抵達荒原之後,除了想像中絕美的天然景觀之外,阿拉斯加迎接他們的還有嚴寒無盡的冬天與艱困的生存環境。有限的經驗與技能下,Jake 和Mabel的第一個冬天很快面臨糧食殆盡,開墾農地自己自足的夢想破滅的困境。當冬天第一場大雪降臨時,失望中的夫婦好玩地堆了一個雪人,丈夫Jake為她刻了細巧的鼻子和嘴巴,妻子Mabel幫她套上手套和圍巾。第二天,雪人融化了,一個雪般剔透迷樣的少女出現。她有著如雪人細緻的五官,戴著Mabel的紅圍巾和手套,自稱Faina,山林之子。

Eowyn LeMay把一則關於一對老夫婦渴望孩子的俄國童話,賦予自己的魔幻寫實。她筆下的雪女有著真實的血肉之軀與感情,但虛幻迷離—-每年春天一來,她便消失無蹤,冬天來時,她又隨第一場大雪悄然出現。女孩在山林裡穿梭自如,獵物捕魚,純熟靈活。她保有少女的無邪與純真,同時,鎮靜而智慧,就像大自然一樣,巧緻與強壯並具。

這個極境裡的故事,最豐富的角色屬於大自然裡的鳥獸魚群,真正的人物不多,最主要的是Jake和Mabel的鄰居George和Esther夫婦。而Esther總穿著男人的厚棉工作服,耕種養植,殺雞獵熊,養大三個兒子,豪邁如男人,每一出場都鮮活生動。

隨著雪兒的來去,女孩長成少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也跟著蛻變。其中George和Esther那愛捕獵,喜在自然中奔馳的小兒子Garrett,逐漸轉變成大男孩,終與雪女如一雙大地兒女墜入情網。

而從小相信童話,充滿想像力的Mabel則從長時佇立窗前,鬱鬱寡歡,與先生的關係沉默而距離,到隨著時間轉遞,下田種植,紮實生活,逐漸從悲傷中走出來;尤其雪兒的出現,給了這對夫婦重新做父母的希望與熱情,真正重生。

然而,愛之下,Mabel也有著母親與凡人的盲點,當她跟丈夫爭辯,想強留Faina在身邊:「她需要一個家,需要去上學,難道她不知道在這裡我們會照顧他,她只懂山林,如何在這世界生存?」而她丈夫則扮演著如讀者的旁觀角色,清楚地:「她懂得比誰都多,在山野生存的能力比我們都強。」Mabel做母親的控制慾望下,藏著其實是愛與創傷。而那雪的孩子則以連連退卻,喊不,逃離回應。愛的壓力一如每當火爐燃起,溫度昇高時,雪兒開始冒汗,窒息地:「太熱了,太熱了。」

虛實的內容外,這本書最吸引人的當屬作者筆下的阿拉斯加自然景觀。這片當時尚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有著最險惡的生存條件,但同時,原始極至之美,讓人屏息,也給了居住者存活的生機。沒有文明跡象,這片遠在世界盡頭的天地,有著最純淨的空氣,高朗的天空,藹藹白雪山頭下,夏天,雲杉林木裡,野莓叢生,野兔狐狸跳竄,是人們打獵捕魚開墾種植的世外桃源。冬天,白雪覆蓋,太陽近午才出來,短暫停留後,接著的是險惡的狂風驟雪,或漫長而冰寂的黑夜。

剔透美麗的故事與景緻,讀這本書,有如在下雪的冬夜裡駐足窗前,注視白雪在夜光下閃閃發亮,久久不願離去。

絕望

最近一直在聽大提琴音樂,巴哈,海頓,布拉姆斯,貝多芬,艾爾加….。也不時把一直很喜歡的電影“Hillary and Jackie“(中譯『無情荒地有琴天』)原聲帶找出來聽一聽。這是電影裡最喜歡的一幕之一,每次看都要哭….。

患了「多發性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的大提琴家賈桂琳·杜普蕾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拉琴,聽著過去輝煌時代的錄音,看著當年的金黃禮服,內心的憤怒、掙扎、悲慟….;還有什麼比一位演奏家不能演奏投入一生的樂器更絕望的事。

女星艾蜜莉.華特森(Emily Watson)詮釋這位二十世紀天才女音樂家絲絲入扣,尤其她對大提琴的愛與恨,生命最後十五年被疾病一步步吞蝕,癱瘓,失聰失語,終至死亡,化成幽靈回顧過往….;精湛入髓。

艾爾加(Edward Elgar)的大提琴e小調協奏曲穿插全劇,在杜普蕾熱情的弓弦下時而奔放飽含張力,時而如淒如訴,寂寥如鬼魅,穿透靈魂。當年如果沒有學鋼琴,這應該會是伴我一生的樂器吧。

這些日子

海鳥(photo by Chris H.)

一貫去跑步。酷寒下,轉向室內。像隻白老鼠一樣地在跑步機上,揮汗如珠,原地重複,重複原地。等待著春天的到臨,可以去路跑,可以像人一樣地跨開腳步,跑過海洋,跑過綠地。

天氣稍一暖,一貫地出門去散長長的步。午睡中的空寂街道,沒有南遷的鳥,匆匆飛過高闊藍天。腦中跳動的自我對話下,用力而貪婪地呼吸著,帶著溫意卻乾冷的空氣。

一貫閱讀最新英文小說的計畫,一部部讓人驚艷的創新題材與風格,徹夜難捨。

一貫帶孩子去看公婆,去做點義工,去玩,去生活。

一貫地挑著喜歡的曲子彈(當個大人的好處:))。葛利格為鋼琴寫的六十六首小品,首首精巧可人。

這段日子裡,把一些感情,大掃除般的整理過,舒服,不舒服的,可以更近,必須更遠的;驚喜地發現原本一直以為沒有的,另一種程度的,愛的能力。

這段日子裡,《小猴》順利出版了。因為這書,連繫舊識,結緣新交,一封封電子短柬在彼此之間往來,許多慷慨的善意與善待,都在心裡。

一貫地,繼續犯著錯。

一貫地,期許每天每天,努力做一個人,做個努力的人。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