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June 26, 2020這是一本關於決定改變一生的小說。 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一個住著淡膚色黑人的小鎮Mallard,十六歲的雙胞胎女孩Desiree 和Stella,不耐貧困與侷限,決定逃家去紐奧良追尋新的人生。不同的機緣之下,兩姐妹做了完全不同的決定,從此各自走上迴然不同的人生:早幾個小時出生的Desiree嫁了一個比她更黑的黑人丈夫,Stella則喬裝成功,變成了一個白人。 故事縱橫近四十年,以多位主角的角度述說,角色分明,情節流動,閱讀與娛樂性十足之外,全書所牽引出的美國過去數十年的種族、膚色、性別、階級議題⋯⋯,引人思索。 丈夫家暴之下,Desiree帶著女兒Jude回到一度逃離的故鄉,從此陪伴寡母,扶養獨女,與一位來來去去、少女時結識的男人為伴侶,人生沒有走到更遠的它方,雖有遺憾,但Jude一路努力,最終如願讀上醫學院,也算是為母親爭了一口氣。 另一個世界,Stella以淡淺的膚色假扮白人得到一份秘書工作,隨後嫁給年輕的白人老闆,生了一個純白(幾乎)的女兒Kennedy,住在純白(幾乎)的富有社區,她想要的都有了,卻被迫與過去完全割離,活在謊言與秘密捆綁的寂寞裡。她那備受寵愛的女兒,擁有白人中上階級下一代的所有優勢,卻顯得迷失,輟學走演藝之路卻發展平平,最後不了了之。 隨著下一代兩個女孩的偶遇,劇情雙線由近而遠而近,兩個音訊全無、活在不同世界的姐妹,終於重聚;遺憾地,時間與空間的變遞之大:一個當黑人,一個當白人,都當太久了,Desiree與Stella已無法回到從前。看到希望的是,時代與機會變遷之下,她們那一黑一白的女兒得以一種嶄新、較平等的關係共處。 這是黑人女作家Brit Bennett的第二本小說,一出版即竄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對一個年輕的新銳作家意義非凡。這一刻,當種族與階級意識火熱高漲,有色與少數人種急切地爭平等、尋求自我定位時,這本書的出版時機不能更理想了。透過一對姊妹的一生,作者清楚呈現各種種族歧視、貧富差異下的殘酷現實:當被捧在手心的白人富家女,生日禮物是新車,愛去歐洲就去歐洲時;相對之下,貧困的黑人女一路受歧視、半工半讀、住在漏水的公寓⋯⋯。 全書從頭到尾鋪成緊湊,一讀即受吸引。故事之外,作者有許多聰穎而犀利的觀察與體悟:比如,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的安全與無奈;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的勇氣與寂寞。比如,「大多數人都崇尚『白』,連黑人自己都難免」、「人們以為獨一無二讓你顯得特別,錯了,那只讓你寂寞;歸屬於某人才是特別。」 雖然,書中某些角色有更多解釋與發揮的空間:Desiree為何一定得待在故鄉受猜測與流言?Stella真非得一輩子欺騙丈夫?沒有其他的選擇?此外,Desiree前夫暴力的背景、Jude變性男友的處境等等都可以著墨得更深刻。然而,瑕不遮瑜,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幾天內就讀完的好小說,毫無疑問。 Ok, off to my next read, can’t wait! 🙂 等不急要開始讀下一本書了。 [...]
April 20, 2020妳說自己日漸失去好奇與熱情。 妳說自己變得小心翼翼,保守躊躇。 妳說自己一日過著一日,覺得未來暗淡不可及。 妳說當年的老友熟識已闖出一片天地,或居高職或享聲名。 而我呢?妳問。 守著一個惶惶恐恐的人妻人母的角色,和一份守得勉強,棄之不安的職務。 難掩一顆蠢蠢欲動,卻又乏振無力的心。 雖然心知肚明, 可以把一切歸罪於環境,成長背景,個性,所有縛手縛腳的原因。或者,光明正大地推托於, 中年危機。 說是, 走到人生中途 忽然發現手上所有的不是妳一直想要的, 極想再度登高一躍,追求另一個夢想,卻舉足無力? 說是, 來到生命的臨界點,該奮力搏手一擊?或, 接受現狀,安於一切, 認命? 我說, 我比教擔心的是 沒有了熱情 我們還剩什麼呢? 沒有了信心, 我們還如何面對接下來的風雨、歡愉? 我說, 我們當年選擇不守成,挑戰自己的那份冒險的勇氣去哪裡? 我們這些年來苦讀、苦幹、一路來吃過的苦,用過的力氣,豈容我們一筆勾消,只因為來到了一個更需智慧與勇氣的生命轉折點? 我們可以把一切推給巨大的一切,或者單純的中年危機;我們可以為那些曾經的決定留下後悔的淚,讓遺憾壓迫得神消形碎; 但那於事何補? 或者我們可以, 牢記我們當年無所畏懼、展翅高飛的那份勇氣,沉穩適然地努力走下去。 或者我們可以, 繼續克服生活裡的跌跌陂陂,伴我們的所愛安身立命,為心找一個永恆的家。 或許我們可以, 不再在乎任何外界的評價,世俗的包袱;第一次,為自己找到一份真正的自由——即使只是一份小小的希望,怦然的心動,開懷的笑容。 有一天當我們回首,我們可以欣慰自己:認真走過了風雨,且走了一條比期待更遙遠的路。 我們可以含笑驕傲地告訴我們的孩子,一切種種。 我想我們 可以的。 – 給自己與身旁的女戰士們。 [...]
January 23, 2017生平第一次滑雪,很開心終於嘗試了! 週末一早,全家來到新罕布夏州的Sunapee滑雪山區,亂玩一陣後,我決定報名學點技巧,結果跟四名年輕人一起上了紮紮實實的兩個小時的課。 果不其然,眾目睽睽之下,平衡與運動細胞都很差的大嬸連摔了好幾次。感謝老教練麥克不離不棄,緊陪在旁且一再把笨重笨拙的我扶起,幾度擔心會不會把他扯傷或壓傷,一起滾下坡了? 汗流浹背、雙腿疲累難舉(沒想到滑雪如此費體力啊),終於慢慢掌握訣竅,課堂快結束時,放開了雪仗,乘風滑下,在山底處推開雪板,切出一片披薩形狀,成功停住–正式跨出基本的一步;頓時,教練和已開始享受滑雪樂趣的同學們掌聲四起(感謝他們耐心等我且不吝打氣)。 告別時,麥克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下次再來,要一直滑雪下去歐!」 不知道會不會再來滑雪,這一刻,只迫不及待地想踢掉厚重疼痛的雪靴,舉起從木屋酒吧點來的冰涼「藍月」生啤酒,向一直聳恿鼓勵我、這時一樣高興的先生與兒子致意;然後,靜享日落前,這片白靄山嶺的安詳與美麗。 *** 第二天一早醒來,膝蓋下的脛骨和手臂持續酸疼,明顯是學滑雪時用力不當與太緊繃的結果。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其他同學一下子就上手,而我摔了那麼多次才勉強滑出個樣子;除了他們年輕的體能與運動天份,應該主要是我一貫的學習問題:心存恐懼,戰戰兢兢勉力記著教練說的每個步驟,身體卻不聽使喚,而其他美國同學們似乎就是:放開,面無懼色地讓自己滑曳(至少看起來)。 我想到過去學新泳式也是這樣,老惦記著:手該怎麼滑水、腿該怎麼踢,手忙腳亂而窒礙不前,直到慢慢地不去想每個細節,聽從身體的韻律和需要換氣時,才逐漸放鬆緊繃的心理與身體,才能(還是費力地)但向前游動。 這麼說,年紀越大,較多經歷,對學習新技能到底是助力還是包袱呢? 反觀孩童學習,最初的時候,他們不會去想規矩步驟,就是玩水、騎車、打球,然後,他們就會了。 (只是接下來,為了求好、更精進,大人開始要他們去上課、練習,然後一不小心就把當初最單純的樂趣給抹殺了…。) 這也是為什麼教導孩子時,最好能寓教於樂,保有玩的本質,才能持續。 對於我這樣的大人,恐怕得先放掉制式的強記強背方式,練習像小孩一樣雀躍好奇,轉移恐懼,或許才能放鬆學習。 (這時,彷彿又聽到雪山的呼喚,我是不是該再去摔個幾次了:) [...]
July 11, 2017好看的小說有很多種,有的情節緊湊、角色結構龐大,讓人深陷其中而忘我;有的故事與人物皆看似單純,但深刻而完整,如一齣精湛的小劇,格局雖小卻絲毫不減讀興與滿足感,剛讀完的新書“Eleanor Oliphant Is Completely Fine”(愛蓮娜完全沒事)屬於後者。 蘇格蘭作家Gail Honeyman的處女作,主角是一位念古典文學、三十歲、離群獨居、人情世故與社會適應看似笨拙的公司女職員。 愛蓮娜是個大宅女,沒有朋友,除了固定探訪的社工、偶爾送錯包裹的郵遞人員,從無訪客,就連抄水電表的人員也只需站在門外等她抄好遞出。愛蓮娜沒有家人,只有每週固定一次通話的母親,而這位每則對話都令人不寒而憟的母親也是愛蓮娜所有痛苦童年與顛簸成長的根源。 這樣的角色和背景,你會以為這本書是個沈重的悲劇,那就錯了,相反地,從第一頁開始,透過作家筆下愛蓮娜不流俗的聰穎、幽默與嘲諷,讀起來比較像一齣黑色喜劇(讀不到一個小時我已大笑了兩次);然而,隨著章節,愛蓮娜的不幸過往被層層播開,角色卻發展愈深入,長期陰影籠罩下卻仍溫暖而獨立,讓人對這女子越發投入與同情,對人從悲慘復原的能力多了些信心。喜劇與悲劇不過是一線之間,有時甚至沒有界線。 書甫一出版,很快進入各方推薦的閱讀書單之一,並已被女星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買下電影版權,她和《慾望城市》的莎拉.潔西卡派克是好萊塢嗜讀的大書迷,包包裡永遠裝著閱讀中的新書,所領的讀書俱樂部皆擁有龐大關注者,潔西卡派克對新秀、獨立與外國出版作家尤其情有獨鍾,年初成立了電子書出版公司,紐約書評界頗看好她跨足出版業的興趣與野心。 [...]
May 12, 2020我在廚房的樂趣之一,就是怎麼把那些甜滋滋、油膩膩、熱量高得燒心肝的點心食譜,實驗成健康不失美味,間單又營養的替代品,像今天這份鬆鬆脆脆的「燕麥花生醬小餅乾」,外面買的在奶油、糖、麵粉…的膩寵下,每個約200卡(大一點),我的56卡,完全零負擔,也消失得很快,出爐後,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拿走自己要吃的^_^ 食譜(做成十二個小餅乾):一杯傳統燕麥片(即食燕麥應該也可以)兩湯匙有機花生醬兩湯匙楓漿兩湯匙蘋果泥一茶匙泡打粉一小把半甜巧克力粒(喜歡巧克力,想吃甜一點可以多加一點)半茶匙喜馬拉雅粉色岩鹽(一般海鹽也可以,但岩鹽顆粒大一些,更增風味)作法:燕麥片用果汁機打成粉(即時燕麥就不用打)後,調入所有材料。以湯匙勺起餅乾團,有一點距離地放在鋪上烤紙的烤盤上,輕壓一下。烤箱熱到華氏350度(190C)烤15-18分鐘或餅乾底呈金黃即可。很重要:拿出來後,一定要讓餅乾涼一下約10-15分鐘,以免鬆碎。 [...]
May 20, 2019「妳知道你們院子有個鳥巢嗎?」一早來院裡工作的老工程師說。 「來,我帶妳去看。」 兩人走過側院正鮮紅垂開的荷包牡丹(淌血的心, Bleeding Heart),我提起過去,不同的鳥父母幾次來築巢孵蛋的往事。來到不遠的丹青叢,低頭一看,知更鳥媽媽不知何時編織了一個完整的鳥巢,下了純藍渾圓的三顆藍色的、俗稱蒂芬尼藍的蛋。 老人解釋如何因為看到鳥媽媽飛進飛出在四周徘徊,而發現這個巢。他幫我撥開枝葉,讓我好好地拍了幾張照片。「妳先生、兒子回家後,帶他們來看。」 「我現在就傳照片給他們,」我說。「好!」老人讚許地笑。 春回大地,奇妙地,新生總是給人難喻的喜悅和希望。 (根據谷歌:知更鳥的蛋是藍色的,跟母鳥體內的膽綠素(因為飲食)有關,而蛋的顏色越藍,公鳥越願意一起照顧,因為那表示母鳥很健康,寶寶可能也很健康,奇妙的自然。) [...]
May 8, 2020十九年前的一個春天,先生偕我去看一棟出售中的房子,一進屋,兩人即被那現代風格的開放空間給吸引了。離開時,前院的蘋果樹正冒著花苞。蔚藍天空下,枝頭一片粉嫩,想像著纍纍一樹蘋果的浪漫,滿腦夢想的夫妻兩當下點頭:是了,就是這裡。 不久,載著一車細軟和四隻貓、一隻狗,兩人跟隨搬家公司的中型卡車,駛離市郊的石磚舊家,上了公路往更北走,經過兩個鎮、一條河,轉入一個安靜的住宅區,在一條長車道上停車,正式入住這間座落於藍樫鳥(Blue Jay)路上的房子。 此後,如在一張大量留白的畫布上揮灑般,年輕的夫妻兩一點一滴為這片外觀看似尋常,但內部無比寬闊的空間添上細節:一面從挑高天花板延至地板的特製書牆,一座可連接三個樓層的原木迴旋樓梯,主臥室套房加蓋臨窗的綠磚按摩浴缸,打通臥室落地窗,延蓋可銜接後院樹林的寬闊木質陽台⋯⋯。數年間,先生並親手設計完成可跳舞的穿衣間、可容納千瓶藏酒的酒窖、全鋪地毯的地下室健身房與洗衣間,以及全屋的網路、環繞音響與警報系統。一年一年,把閣樓至地下室共五層變身成一座完整而舒適的居家空間。 室內之外,緊鄰樹林的前後院成為兩園藝新手的的實驗場:鋪草、築牆、蓋石步道,整地填土,親手種下近百株新花與樹苗。春花夏草秋楓冬雪,南飛的候鳥暫駐,遷徙的野鹿過境,四季鳥飛蟲鳴,偶爾一抬頭,一伍火雞家族、一對俊美的鹿、一隻犀利的北美郊狼或棲息圍牆上的鷹,與窗內的人四目相對後,神秘地消失於濃密樹林裡。 從遠遠地寒暄到登堂入戶,慢慢地我們也與鄰里建立了情誼。一見如故的是坡上同樣來自台灣的張姐,在她那鄰著後院的小餐桌,天南地北暢聊中,我見識到一位中年女士的獨立與氣度。數年後,張姐搬走,坡底、希臘裔、溫婉的南西成為我一起散步的好友。她的女兒克莉絲丁,從我的小跑伴到鏡頭下亭亭玉立的畢業舞會女主角,眼看小女孩一天天長大的經驗莫過於此。而照顧我們最多的,當屬住坡上另一側的湖南奶奶。不時,寫稿或練琴時,電話響了:「秋瑩啊,我做了餃子,你來拿。」有時,車一近家門,便看到一袋包子熱騰地掛在門把上。有時,我坐下來聽老人憶起,文化大革命時如何因與馬英九家是親戚的背景而被打成重黑五類。多年下來,我親見一位語言不通的老人如何堅毅地身代母職,從製藥公司創辦人的媳婦病逝那一天起,一手拉拔一對孫子女,直到他們先後上了哈佛大學。 安身立命,年輕的我們把工作與旅行之外的週末與假日、幾乎所有空餘的時間與體力全給了這棟房子,在這數百坪的環境裡繼續成年後的成長,實踐心中「家庭」的理想,包括計畫與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加入。 深冬的一個黃昏,從醫院抱著稚嫩的兒子踏進家門那一刻起,生命更增厚度了。精心佈置的育嬰室裡,無數日夜哺育嬰兒、抱擁腿上唸故事書的時光。地下室至閣樓,幼兒在地毯與原木地板上爬行、搖曳學步。冬天,漫天大雪時,他與小朋友們或在室內游泳暖池裡戲水、樓上樓下槍戰,或戶外坡上堆雪人、打雪仗;深秋時,小兒們在車道上騎車、打球、踢石子,或捧起一懷落葉戲撒向天際,嘻笑爛漫。 逐漸在異國落地生根的我,不知不覺從一個假文青慢慢蛻變成專職母親。為了給孩子健康的飲食,從一名五穀不分的廚房生手到三餐與點心熟捻的煮婦。為了建立屬於這個家的傳統,我們定時點燃過節的爐火、捻亮高挑的聖誕樹燈火、舉辦農曆年團聚、生日派對與家庭音樂會⋯⋯。 從手忙腳亂到逐漸上手,當新手父母的同時,先生與我繼續學著做人生伴侶、一起面對起伏:四隻貓狗先後老病死去,先生的事業轉折,孩子每個階段的變化,長期異國婚姻的挑戰,遠方親人的變故⋯⋯。爭吵與歡喜,每一面牆、每片瓦木,聽聞了我們的笑聲、哭泣與嘆息。唯一不變地,不論陰晴圓缺甚至暴風雪,房子始終溫暖而無懼地庇護著一家三口,於我們,她早已不只是一棟建築,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家。勤力維護之外,我為她寫了一本散文攝影集:《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歲月倏忽,轉眼間,幼兒已成英挺少年,鄰里也默默地變化著:張姐搬離,隔壁建商富豪婚變仳離,對門義裔的東尼夫妻退休南遷。開學第一天,車道前的校車站,換了幾對新遷入、送孩子上學的年輕夫婦。遷居加州兒子處的湖南奶奶,來電時語氣黯然地:「我想念你們啊,秋瑩。」 三人性本好靜,隨著孩子入學、先生頻差旅,房子益顯空了。遠行時,如掛心年長父母般,不免擔心颶風水患、暴風雪惡襲、歹徒侵犯⋯⋯。當男孩已如願考進幾個鎮外的學院後,照顧一棟大宅的種種壓力,中年之後想簡化生活的理想越趨明確,一次又一次深思與討論後,夫妻兩終於決定:是該走的時候了。 仲介來的那天早上,初春的樹枝還是枯的,但陽光已有一定的溫度。 高挑、六十多歲的桃熱西無疑是我見過最美麗的仲介。「每賣出一間房,我就給自己買一套新套裝,是獎賞,也是專業。」或全黑滾白邊,或寶藍搭配純白珍珠項鍊,桃樂西每次出現一定踩著高跟鞋、一身完美裝扮。兒女已成長離家的她,形容自己「無法像鄰居媽媽們沒事聊天八卦,需要工作。」進屋後,她一眼愛上了演奏型鋼琴所在的原木宴客廳與臨後院的一片大窗。坐定後,啪啪啪,從搬家公司、裝修工人到攝影師,桃樂西提供一串協助我們「美妝」房子的聯絡名單,敲定時間表:三個星期後上市! 如一場戰事正式開打,為了爭取新英格蘭的短暫賣季,我們日夜整理打包,把十九年的囤積完全翻轉過來,清理一遍。幾天後,來了兩部卡車,過濾過的舊物全部出清或捐給慈善機構。同時,工人們換新了地毯、油漆、修補各種磨損,把廚房檯面、烤箱與冰箱全部換新⋯⋯,房子頓時煥然一新。 陽光徐徐的一人午後,擦拭著一片片的地板、櫥櫃與牆角,想到這些樑柱牆瓦曾目睹一對年輕夫婦步入中年,危墜學步的男嬰長成英挺少年,歲月在此平靜無息卻又躍動具意義地流逝,撕下遊戲室牆上兒子的卡通身高量表的那一刻,淚終於決提,離開成為事實,割捨兩字竟是如此難以承受的重。 春天了,這是長冬後最期待的一刻:萬象更新,後窗外的垂櫻如期綻放,滿園杜鵑盛開,飛鳥忙碌啾鳴,松鼠與花栗鼠在花叢下冒竄;唯獨,門口的蘋果遲遲不見開花,最後才不情願地冒出寥寥數朵。經過樹下時,不禁自作多情地嘆口氣:「蘋果樹啊,你是因為我們要搬走而傷心嗎?」 開放參觀的週末終於到來:剪得整齊無瑕的草坪,水清見底的室內游泳池,光亮的地板,重新佈置過一塵不染的傢俱⋯⋯;我們把整理得幾乎完美的房子交給一身粉系套裝的桃熱西,離開前不忘設定音響播放系統,讓輕鋼琴音樂迴繞全屋。 兩個小時後,桃樂西興奮地描述看屋者的反應:都說房子美極了,像走進一間小型美術館,一對夫流連了一個多小時,身高一百九十公分的先生愛極了它的高挑與開放,妻子則說日光充沛好溫暖⋯⋯。 但,沒有人出價。 不急,才第一個禮拜,況且,我們只需要一個買主、一個賞識它的家庭。 但,那個對了人遲遲未現。當我們開始在孩子學校所在的鎮上過起精簡生活,遠方藍樫鳥上的空房子讓人益發為之焦慮。更糟地,像個無辜的家人被擺出去受公評般,負面的聲音接踵而來:太過開放,空間太大,不知如何運用,院子多斜坡,沒有室外游泳池⋯⋯。 這裡的居民普遍追逐競價傳統式、緊密格局的殖民式住屋,對戶外游泳池之癡迷,完全無視夏季短暫,每年只有約三個月的使用期。 當然,也有愛不釋手、三番兩頭來看房、滔滔說著大夢者:將如何擴建廚房、如何打開天窗,蓋一間延伸至樹林的巨大日光屋,享受陽光四季⋯⋯;聽起來多麼像當年的我們;但是,他沒有錢。 終於,夏天結束之前,再度佈置、拍照與調價後,房子重新上市,不到十二小時,買主夫婦現身了。順利迅速成交後,有一天,電子郵箱裡出現了一封信:也愛彈琴的女主人興奮地描述如何一眼愛上房子的高闊空間,期待著春天時院子的花開美景⋯⋯。屋歸有緣人,我們終於放心。 最後一次回到藍樫鳥路,與好友告別後,三人再走一遍全院:從舊家移植過來的藍莓樹、公婆送的幼苗已成人高的日本楓、數十種不同品種的萱草、剛開過近百朵花的高大木杜鵑⋯⋯,全都帶不走;但我知道,它們將一年年繼續開花結果,美麗如昔。 搬出酒窖裡的最後一批藏酒,最後一次巡禮,日光透窗,溫柔得驚心,不捨之情再度襲上。親吻樑柱,輕撫門牆,再次謝謝房子,十九年的涵育與庇護。 不再是我們家的大門口前,少年駐足木階上,仰首深望著他此生第一個、十五年全在這裡度過的家。上車前在車道上合照,風吹樹梢,葉落髮上、肩上、地上。天空、落葉、我們仨與藍樫鳥之路的房子,定格成最後的記憶。(刊於2020春季號《金門文藝》) [...]
June 13, 2020多年來我一直記得一件事,國中某堂課上,我坐壞了一張椅子。或,椅子本來就鬆動了,但卻在我坐時崩壞,四隻椅腳中有一隻與椅面脫離。重新裝牢後,老師招來一位體重可能不到四十五公斤的纖瘦女同學,換她去坐那張椅子。 當下,我清楚地知道,我的體重是個考慮因素。相較之下,我是胖的。 回想起來,老師那樣的處理並非不合理,他並不知道我的敏感天性,更不知道那個記憶會跟隨我一輩子。 從小到大,我都不算是個苗條或瘦的女孩,我健康健壯,但跟大多數的女生一樣,我總覺得自己太胖,腿太短,腰太粗,很少穿緊身衣服、短裙或無袖上衣。 成年後,隨著知識與自主意識逐長,對自己的內在與特質多了些信心,但因為不化妝不打扮,喜歡自自然然地,免不了會遇到「可以更瘦一點會更漂亮歐」,或:「就算有了內在美,若外在也更加強,不是更完美嗎?」之類的「好心」建議。彷彿單是做一個好國民,有一定的知識與品行還是不夠,身材與外表依然提醒著我的不足。 即使後來,遇到一個喜愛也接受(幾乎)我的一切的伴侶,還記得剛認識時,我曾經問他「我可以胖到什麼程度,你都不會不愛我?」這個「雙重否定」的英文句當時被我講得離離落落,也顯示出我對自己外表的沒信心;似乎總覺得,如果更瘦一點,會不會更愛自己一點,會不會更快樂一點? 相信我並非例外,對很多人,尤其是大多數的女性,身材是一輩子的愛恨糾結,幾乎打從青春期或更早開始,「保持好身材」就算不是第一,也是前三名的任務。就算已事業有成、家庭和樂、什麼都有了,還是免不了在意體重計上的那個數字、腹部與大腿的那圈贅肉。外表影響著女性對自我形象的認定,決定一個人的快樂與否,有些人一輩子沉陷在減肥、復胖的重複漩渦中,有人花盡時間、金錢、心力,不計一切,追求一個極致的目標,瘦身健美行業的商機駭人,「更苗條,再瘦一點」永遠是許多人的新年度目標之一。 中年、對自我有更多認識的此時,讀到女性主義與文化評論者羅珊·蓋伊(Roxane Gay)的新書「飢餓:關於我的身體的自傳」,受到極大的撞擊。 不管對自己的身材有多麼不滿意,你可以想像你的體重不是超重三、五甚至十、二十公斤,而是兩百公斤嗎? 打從青春期以來,羅珊·蓋伊就嚴重而危險地超重,體重一度達到五百五十磅(約250公斤)。不但肥胖,羅珊還是個黑人。這個社會對肥胖者的偏見本來就嚴重到幾乎無時無刻、無所不在。肥胖加上是黑人,更代表你這個人:懶惰,沒有自律和克制力,生活飲食習慣不佳,貧窮,低等⋯⋯。 常春藤大學出身,擁有博士學位,在大學任教的的羅珊是位女權主義者、著名的文化評論家、紐約時報作者、著名的社媒影響人⋯⋯。她的父母是海地移民,父親是一位土木工程師。雖然對社會的貢獻不下於人,因為外型與體重,喜愛時尚與正港美食的羅珊買不到她尺寸的衣服,無法上餐廳、戲院或搭飛機,因為座位都太小了⋯⋯;生活種種不便之外,在百分之五十人口過重,肥胖被視為嚴重的流行傳染病的美國社會,人們對羅珊這樣的肥胖者口出惡言,責怪他們加重了社會的醫療負擔,街上的陌生人對她面露鄙視與憎惡,「好像你不值得存在,沒有活著的價值和權利,」而大眾文化與媒體從雜誌到電影,把肥胖視為大敵,電視減肥節目如「The Biggest Loser」肥胖的參賽著被健美教練羞辱,他們因為瘦不下來而痛哭流涕⋯⋯;即使媒體女教主歐普拉也著名地以自身的經驗,鼓吹減肥,強調瘦下來才幸福的觀念。 我們的社會與文化對美的定義、身材的標準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羅珊寫道:「大部分的女孩從小被教導,要『苗條嬌小』,不要佔據太多空間,男人才會喜歡,社會才會接受,」瘦才是美,苗條才會幸福。 至於對肥胖者,除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負面評論與歧視外,很少人真正了解他們肥胖的原因:遺傳?生活型態?家庭背景?成長遭遇? 導致羅珊過胖的原因是:十二歲的時候,她被男朋友帶領的一群男孩集體性侵。 背負著這個龐大的秘密,羅珊轉而從吃得到慰藉與保護。巨大無底的痛苦與寂寞,怎麼也無法填滿,只有食物能暫時提供慰藉,「我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用體重體型當屏障,把自己圍在裡面,」越胖她越感到安全,因為男人再也不會接近她,碰她,傷害她。發後她不敢跟父母或任何人提,因為怕讓父母失望,好女孩的形象從此毀滅。那個不幸事件奪去了羅珊的一切:自尊、自信、對人對愛情與情感關係的信任⋯⋯。一個原本單純、聰穎、受父母疼愛的十二歲女孩,被性侵暴力傷害改變了一生。長長一段幾近自我放逐與毀壞的時間之外,低自尊更讓羅珊在感情上總是扮演給予與等著受施捨者的角色,即使在不平等、甚至被語言暴力的關係裡,她也忍受,告訴自己「只要對方願意跟我在一起就夠,」過去如惡夢日夜不離,渴望被愛而不得,寂寞的她只有在食物裡找到安全與安慰。《飢餓》一路讀來,讓人對這個龐大身體下,有著纖細敏感、善良幽默與智慧的女同志好生心疼。 以散文集《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Bad Feminist)以及活躍的社媒評論,贏得龐大讀者與關注者的羅珊筆鋒簡白、思路清晰條理。《飢餓》開宗明言:「我的不是一個成功的故事,而只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要講的並非一個成功減肥的故事,也不是一本激勵讀者的書,而是誠實赤裸地描述,這世界對她這樣體型的人的反應與對待,她的身體與食物的複雜關係,情感與理智的掙扎:面對食物我們都有焦慮:想吃的慾望與自律,放縱後的自責,尤其是一輩子與體重糾纏的人。他們需要了解與尊重,不需要你的減肥偏方或健身建議,因為,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有嘗試過一切?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有無時無刻自我掙扎與唾棄? 過重的身體與受傷的過去像個牢籠,羅珊自言,花了二、三十年終於慢慢走出來,從不敢碰觸、埋葬那段創傷,到學著透過寫作,不斷回去探望那個受傷、虛弱、害怕、羞恥的小女孩,告訴她需要聽到的一切。書裡最後,她google找到那個施暴的前男友,知道他在一家大公司當主管,甚至打電話過去,聽到他的喂喂聲,她顫抖得說不出話⋯⋯。一個無辜女孩被毀的一生找誰負責?除了自己艱難地、勇敢地走過。羅珊自認是個存活下來的受害者,她選擇不站出來揭發那些男孩,因為「很多時候你說、他說,最後變成對方說的比較重要,我們(受害者)只能吞下事實,讓它銷蝕我們,憂鬱症、癮症上身。」對施暴者,羅珊不想原諒,因為原諒並不會使人自由,她選擇在過去的陰影下活出最好的自己。 書寫一副受盡傷害的身心,羅珊·蓋伊的勇氣令人佩服。人與身體的關係,需要更多真實的對話與教育,這是一本需要被閱讀的作品,不管是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皆是。 閱讀過程中也難免不斷自省,除了傳統觀念下對肥胖者的粗淺認識、刻板印象,對自己的身體是否夠接受、夠善待?這副身體為自己做牛做馬幾十年,對它有多少肯定?我想多對身體說謝謝你,也想對十三歲的那個自己說聲抱歉,沒關係的。 所謂疼愛自己,是從與身體和平和善地相處開始,不管尺寸、肥瘦,你的身體是獨一無二,是你的,是你。 至於對那些打著關心、為你好的藉口,大辣辣地介入你的隱私、批評你的身材或外表,建議減肥偏方與方式的外人,你大可以直接(或帶著微笑地)回應:「你管好自己就好了(might your own business!)」 [...]
June 28, 20201997年秋天,麥可·喬登和公牛隊允許一隊攝影人員跟拍,紀錄下他們的第六場NBA總冠軍賽程,這段貼身且詳細的影片,穿插上許多歷史背景與訪談,構成了這部眾所矚目的紀錄片《The Last Dance》。 全片共分十集,觀眾在見識或重溫喬登的崛起、巔峰與傳奇性之外,更可探見這位籃壇超人如何帶領芝加哥公牛隊在八年內拿下六次NBA總冠軍,寫下該隊史上最燦爛的一頁。 影片從1997-98球季切入,公牛總教練菲爾·傑克森宣布將不再續約,沒有傑克森就不願打球的喬登表示可能跟進,這極可能是他繼1993年暫別籃壇改打棒球後,再次引退。不難想像,那一刻,籃壇、媒體與全球球迷都在問著:這將是喬登的最後一舞? 一集接一集,影片帶觀眾回到過去,看到喬登如何從一個從小愛打球,但身高並不算高的男孩,在高中暑假時如何每天籃球不離手苦練狠練,不久球技與身高皆竄升,一步步打入大學校隊,終被職隊網羅,帶領公牛隊寫下一則無人能及的神話。 紀錄片剪輯了大量重要的球賽紀錄片段,加上對許多傑出球員、教練、體壇記者以及包括歐巴馬在內球迷的訪談。事件與年代不斷跳躍,觀影時需要更專注,但觀眾不難清楚地看出,天賦異稟之外,喬登數十年的苦練、意志力與好勝心之強,皆超乎常人。從籃球、高爾夫、賭牌到打嘴跑,喬登什麼都好競爭、好勝,哪個對手對他無禮,讓他不爽,他就在球場上讓他好看。嚴厲如暴君,戰鬥如獅,球場是喬登的王國,他是叱詫風雲的大帝且當之無愧。影集中,多場平手或差距極微的關鍵點,最後幾秒,喬登出手扭轉全局,出神入化的神技與姿態,入球後招牌吐舌微笑的魅力,讓全場球迷看得如癡如醉。 球場上的魔力之外,透過這部影集,你也看到喬登如何變成一個與商業極致結合的品牌:代言Nike、Air Jordan球鞋橫掃世界,與迪斯尼合作的電影創新了黑人運動員的形象⋯,全球性的文化輸出之下,喬登成為史上最有商業價值與影響力的運動員;在此同時,活在公眾眼光之下的喬登也喪失一切隱私,被當作神般崇拜的他不能做錯事,不能有弱點,很多訪問都是在他的球員休息室或旅館房間內進行,因爲他走到哪兒都被球迷與媒體包圍。 喬登之外,《最後一舞》也讓人看到公牛隊幾位大將的奮鬥與傑出:史考帝·皮朋如何從一個阿肯色州窮小子、成為喬登最重要的搭檔和「天下第二人」,丹尼斯·羅德曼的瘋狂鬥勁與行舉,喬登與「東鳥」賴利·博德、「西魔」魔術強生的較勁與互動,傑克森修禪般的帶隊與遣兵運將,還有那近十年,籃壇每個冠軍爭霸隊的頑強與起伏。 受傷了,就把受傷的腿練得比沒受傷的那條更強壯,嚴重食物中毒後依然抱病上場贏球,從棒壇回到籃壇後,打掉重練打籃球所需的體格與體能,喪父、失去最大的支柱後含淚上陣,隔絕雜音、專注此刻,不去擔心還沒出手的那一投,對每一球和每一場比賽抱著贏的希望⋯⋯,喬登證明了,最強的球技之外,只要有必贏的決心,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他,最終,運動是一項意志超過體能的競賽。 流暢華麗的運球、如彈簧飛天的跳投灌籃、反手勾擲進籃、刷!刷!刷!喬登的球技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汗水與淚水,爭鬥與防守,輸贏的榮耀與挫敗⋯⋯,這是一部籃球迷必看、非籃球迷也會喜歡的紀錄片。連日看得津津有味的我連做夢都夢到被球隊徵召,巴士在門口等著戴我去賽球,醒來笑傻了,卻忘了加入的是哪個球隊,不管是那一隊,他們是幸運的:) [...]
June 9, 2020過去兩個多月以來,我已經烤了四次這份無麵麩巧克力蛋糕(flourless chocolate cake)。 先生平時喜歡優質的黑巧克力蛋糕,尤其是香濃而不甜膩的無麵麩巧克力蛋糕。四月初他生日時,上網收尋了一個簡單的食譜,減糖減油後,第一次做,他讚不絕口。晚餐後,父子兩喜歡把一小塊蛋糕微波溫熱,加上一勺義式冰淇淋gilato,「So good!」一臉滿足。過了不久,「我們有做那蛋糕的材料嗎?」先生問。多麼明顯的暗號,為妻的當然二話不說,蛋糕很快又熱騰香濃地出爐了。 在我們家,甜點是必備的,零食也不少;然而,兒子小的時候,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照書養的我,當年是個對甜食高度警覺甚至敵視的新手媽媽。那時,冰箱裡沒有巧克力牛奶,櫥櫃裡沒有糖果,一年中只有萬聖節那天,兒子可以無限制地吃糖。後來隨著他的年紀漸大,高糖的巧克力牛奶才開始半原味半巧克力地混合,還記得他第一次喝到純巧克力:「原來是這個味道啊!」臉上的驚喜。 但老實說,嚴禁只刺激了孩子更想吃的慾望。記憶深刻的是,兒子四歲多時,帶他到鄰居家玩。一進門,看到客廳桌上那個圓玻璃瓶裡五顏六色的各式糖果和巧克力球時,小男孩眼睛發亮,幾乎可以聽到他嚥吞口水的聲音,完全聽不到我一再地:「只能拿一顆就好」的提醒,火速塞下一顆巧克力球後,小手馬上又往罐裡伸去。當場,主人與客人皆尷尬—-客人偽高標的教養崩潰中,對小人完全束手無策;而主人雖知不該介入別人的管教,但眼看孩子又愛又渴求的模樣,難免心生不捨。接下來,兒子開始有各種playdates,到同學家玩時,對方的保母或阿嬷總會準備各式點心,通常是美式甜得驚人的餅乾或布朗尼,從兒子一塊接一塊的速度,很快地他們都可以看出,平日不常吃到的他有多愛那些甜食,對他們家的孩子,餅乾薯片稀鬆平常,對我家的則顯得珍貴不已,不但吃得連聲感謝,還常「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巧克力餅乾」由衷讚美。不用說,離開時,老人家總不忘再多塞幾塊給他。 驚覺我的嚴禁有矯枉過正的危險,任何欲求,過度的防堵與限制只會導致更多不滿足、引發更強烈的渴望。況且,我也不希望孩子萬一因為得背著我偷吃甜食或撒謊,對自己產生「不聽話」、「不是好孩子」的負面印象。我思考著如何提供孩子較健康與平衡的選擇,與其斤斤計較,隨時盯看,搞得大家都緊張兮兮,讓吃甜食變成一種罪行,何不引導孩子認識食物的特質,以及對身體的優劣影響,逐漸培養他自我選擇與管理的能力。 慢慢地,我更勤快地鑽研與自製營養點心,廚房檯上不時擺有剛做好的營養馬芬或餅乾,點心罐裡裝著各式營養條,冷凍庫裡總有優格冰棒、迷你冰點、熱量只有一般冰淇淋約一半但同等美味的義式冰淇淋,餐桌上永遠有一大盤水果,櫥櫃裡有綜合堅果和巧克力。因為知道隨時要吃都有,兒子反而不過度。因為知道吃什麼對身體比較健康,尤其,近年來建立了運動習慣後,他對熱量與營養的認識越多,知道每次運動後會消耗多少熱量,該攝取什麼對身體最好,攝取多少,飲食更聰明了。 提供孩子豐富實用的生活知識,建立平衡的生活習慣,而非一昧限制,絕對是比較長遠而健康的教養方式。 甜食戰的經驗也反應在我們對兒子其他活動的態度與作法,比如,我們對兒子從小玩電動並不禁止,但很明確地定義:就跟甜點不是主食,把飯吃好才能吃甜點一樣,打電動不是生活重心,而是休閒娛樂,所謂休閒,是當該盡的責任與工作完成後才能從事的。 這個想法下,平日勤奮工作以身作則的先生,偶有閒暇時也會一起加入電玩,以行動支持兒子這是一項正常的娛樂。父母知道孩子玩些什麼遊戲,不但有共同話題,探討電動的利弊時也更有說服力(遊戲為何令人著迷?打時、打完感覺如何?得到什麼?每天花多少時間打?那些時間用來做其他事會怎樣?若上了癮每天會變成什麼樣子?你會變成什麼樣子?)通常,父母有自信就不怕被問題挑戰,不會一昧地高壓,什麼都說不但卻不解釋清楚,而是願意花更多時間去面對。教養不太鬆不太緊,常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需求,以開放的態度溝通,讓慾望與罪惡感不必糾結,久了,不管是甜食或電動在孩子心中就失去禁忌的樂趣了。很多時候,當我們相信孩子,肯定他的小進步,孩子也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這同時,協助他培養更好的替代和選擇,鼓勵其他興趣,引導他看遠一點,知道甜食和電動對身心的負擔,介紹其他健康美味與有趣的東西供他嘗試。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生活,從小幫他培養自我管理與獨立的能力遠勝一切。不可否認,任何正面的影響都得花上許多時間與心力,至今依然記得,兒子如何以無數的小時,跟我們爭辯、爭取他要玩一個「同學都在打」的超齡電玩的「自由」。啟發式的教養雖辛苦,但好的觀念與習慣受用一生,絕對值得。 從一份蛋糕開始,拉拉雜雜竟寫了一堆,最開心的是,平衡之下,我可以繼續不斷地烤馬芬、餅乾、巧克力蛋糕⋯⋯。健康美味的甜食是可以被感謝與歡迎的,生活裡有一點甜,更美好。 [...]
May 12, 2020給兒子: 在你很不喜歡重複練習、也不喜歡學讀譜的小時候,你幾次要求放棄學琴;但我極端不想你錯過結交鋼琴這個可以一輩子伴慰你的朋友,也不願意看你浪費那些我在學生中少見、我自己也常自嘆弗如的音樂天份:你有極強的記憶力、精準的音感與節拍、敏銳的感受力,更別說一雙讓眾人羨慕的修長手指…。問題是,那時我不想、也不知怎麼強迫你學琴,若得天天唸、天天盯,好累,更怕從此扼殺你對音樂的興趣,後來我說:「這樣吧,你只要學到十六歲,之後學不學、彈不彈琴由你自己決定。」我想,學任何學識技藝總需要一定時日,況且,十六歲的孩子也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你答應了,可能覺得至少有出口,有一天將有選擇的權利,可能還是喜歡彈琴的。雖然以我的標準,你始終練得不夠勤,偏好靠聽力而非讀譜,但在老師與我們的支持下,你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持續學習你喜歡的曲子,也幸運地有一點點小成績。隨著你的課業與活動繁忙,我準備著迎接你不再練琴的一天到來。夠了,我想,你能識譜自學、熟悉樂理和弦即興,更重要的是,音樂的種子已埋下,你對另類搖滾之熟悉、老搖滾之熱愛,許多車程裡,我們一起跟著收音機合唱披頭四或muse的歌,是我最快樂的母子時光之一。 一轉眼你十六歲了,早晨或黃昏,你坐下來,打開視訊,給遠方的小女友彈段古典小曲,給朋友錄一段皇后合唱團的「波希米亞狂想曲」… 怡然自得。你還在彈琴,也還在學琴,音樂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謝謝你遵守承諾,謝謝音樂。 (圖說:兒子八歲時。晚餐後收拾完,去看他練琴,一走近就看到這幅畫面:一艘同學折送、兒子命名為「貓尾巴復仇皇后號」(queen cattail’s revenge) 的快艇,和一個獅面人身的樂高總司令,忠心地守在鋼琴下,等候著主人練完琴後,繼續跟他們一起乘風破浪,奮戰傳說中的毒蛇海盜….。) [...]
May 20, 2020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近來大為風行,以大量高纖低糖和豐富蛋白質,取代精緻醣類(精製糖、麵粉、白米等)、精煉植物油與人工食材的飲食取向,讓想維持身材與注重健康的現代人趨之若鶩。 並非任何特定飲食法的信奉者,這份馬芬食譜吸引我的原因是:用胡蘿蔔、蘋果、葡萄乾、堅果等等眾多營養材料的「早晨榮耀」(Morning Glory)馬芬,向來是我最愛的馬芬之一。再來,疫情以來,超市的全麥麵粉常缺貨,這份原始人點心食譜採用杏仁與椰子粉,完美取代麵粉。第三,我一直是個椰子控,不管是麵包店的椰子奶酥或椰子塔都很愛,這份食譜不但用了氨基酸與各種維生素含量高的椰子粉,還用上椰子油和椰子碎片,烤起來整個廚房香極了。不論是當早餐或點心,這些營養美味的馬芬給人飽食感十足,是我會一做再做的食譜。 食材 (15個馬芬): 2 杯杏仁粉 1/2 杯椰子粉 1/4 杯椰糖(或天然原糖raw sugar) 1茶匙泡打粉 1茶匙蘇打粉 1 茶匙肉桂粉 1/2茶匙鹽 1/2杯不加糖的椰子碎片 1/3杯融化過的椰子油 1/4杯楓漿 3顆蛋 一顆中型蘋果 1/2杯紅蘿蔔絲 1/2杯葡萄乾 1/2杯杏仁碎片 1/3杯杏仁牛奶 作法: 1.預熱烤箱至350F. 鋪上14-16個紙烤杯,或馬芬烤盤抹油待用。 2.混合杏仁粉、椰子粉、糖、蘇打粉、泡打粉、肉桂粉、鹽和椰子碎片等乾的材料。 3.用另一個大碗,調和蛋、冷卻的椰子油和楓漿。把濕的材料加入乾的裡面,調入胡蘿蔔、蘋果,攪拌直到完全混和。 4. 拌入葡萄乾和杏仁碎片。材料會有一點乾,這時以一次一湯匙的量,慢慢加入杏仁牛奶,再次攪拌。 5.放入烤箱烤20-22分鐘,或面呈金黃,不沾筷子。 6.涼卻後享用。這些若放入有蓋的容器,室溫可放上2-3天,冰箱內可放至5天至一星期(如果還有剩的話^_^) [...]
March 10, 2017工作告一段落,趁兒子放學之前,烤了一盤「全麥香蕉半甜巧克力馬芬」,從準備到出爐不消三十分鐘,健康又方便,而且用來消耗熟透的香蕉剛剛好。 原食譜簡單易做,食材都是家裡常有的。考慮家人的接受度和健康,我一貫地稍作調整:用百分之百的全麥麵粉取代一般白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把原來半杯的糖減至只用三湯匙的天然粗紅糖(raw brown sugar),巧克力則是用半甜的迷你巧克力豆,份量也減到1/3杯,加上三條極熟的香蕉,完全無損馬芬的自然香甜。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馬芬我用了1/4杯融化過的奶油。近來,奶油又重新回到家裡的烹煮行列裡。說起來,奶油真的頗無辜,過去因含脂肪高熱量而被視為健康殺手之一,然而根據近來的研究,證明那是錯誤的科學偏差,奶油的飽和脂肪跟心血管疾病不但無關聯,相反地,就跟椰子油、鰐梨(avacado)和草飼牛肉一樣,好的飽和脂肪有助於腦功能、製造好的膽固醇;另外,奶油還含有具消炎、給人飽足感和保護消化系統作用的脂肪酸丁酸鹽(fatty acid butyrate),以及很多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E和K2,前兩者從日常飲食中很容易攝取,但是食物中較罕見的維生素K2,跟鈉代謝息息相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總歸一句,適量的奶油(butter,不是黃油margarine歐)不但無害,反而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出爐的馬芬綿軟好吃,昨天當點心加上今天當早餐,十二個很快就消失殆盡了。可惜的是,今天有讀書會三人小群組party的兒子不願意帶到學校分享,因為:「有一位同學要帶小甜甜圈。」 「好悲慘,這麼好的馬芬他們不要,而寧願吃甜甜圈。」送兒子出門後,剝著另一個馬芬的先生說。 「所以我給他很豐盛的早餐,就希望他等會不會吃太多甜甜圈…。」我說。一想到那些甜甜圈的甜膩高熱量,還是很無言,美國社會超糖高脂的飲食文化,是父母永遠的戰爭。 材料(十二個馬芬): 3條熟透的香蕉 1/4杯融化的奶油 1湯匙蘋果泥 3湯匙天然粗紅糖 1顆蛋 1茶匙香草精 1茶匙小蘇打 1湯匙亞麻子粉 1小搓鹽 1又1/2杯全麥麵粉 1/3杯半甜迷你巧可力粒 作法: 1.預熱烤箱至350F(176.67C),馬芬烤盤沾油或鋪上烤紙。 2.香蕉剝皮後,用叉子把它跟奶油和蘋果泥搗拌在一起,直到綿密無塊狀。 3.拌入糖、蛋、香草精,調和。 4.加入亞麻子粉、鹽、麵粉和巧克力,全攪拌在一起,但不要過度。 5.倒入馬芬烤盤裡。 6.烤18-20分鐘,表面金黃,筷子抽出時不粘筷。趁熱享用,美味十足! 馬芬金黃色勻、個個飽滿,拿出好久沒有出場的單眼相機,好好地幫它們拍了幾張照片,自己看了也高興:) [...]
April 25, 2020「Shake it! Shake your booties, shake it!」(搖!搖擺你的臀,搖!) 清晨的舞蹈教室,樂聲震耳,舞步滿場飛,一群年紀、膚色與體型不一的女人隨著節奏與老師的高喊聲舞動,氣氛熱烈。 突然,音樂驟止,老師按了暫停鍵,對大家剛剛的動作搖頭:「不是全身,而 是像這樣,只動腰和臀,」老師的臀部快速顫動,像裝了顆電池般,左搖右擺前頂,右晃左動後頂,接著三百六十度扭腰,順時鐘,反時鐘⋯⋯。著魔似地,所有女人跟著抖得花姿亂顫,只怕就要扭傷腰了,可惜味道就是出不來。老師不放棄地要大家繼續跟著練習:「胸部保持不動,只扭擺腰臀,跟著節奏,像這樣,好多了。再來,胸部連著腰部,如一排浪來襲般地,一波接著一波由上而下抖晃,對,就是這樣!」 老師是一位高大的黑人,胸臂肌結實突出,近190公分快頂到天花板的身高卻絲毫無損靈巧,比誰都會扭。他所傳授的這套有氧舞叫做「加勒比海韻律」,如浪鼓聲中,或莎莎或恰恰或倫巴,全是他自編的舞步。第一堂課,老師帶來兩位身材緊致、豐胸臀翹的女弟子,一眼可看出跟隨他有一定時日,音樂一起,何時旋轉,何時換步,身段到位,節拍精準,看得包括我在內的一群新學生目不轉睛,想到自已有一天也跳能得如此力與美結合,信心倍增。 習舞後,很快就發現授課者決定一堂課的熱度。專業的老師一舉手一投足都是舞魂,一堂課下來學生們臉頰紅潤,五體通暢。那樣的教學魅力很容易建立固定班底,死忠的婦女學子們,老師走到哪跟到哪。曾經跟過一位名舞者背景的老師,小小的地下室教室,低矮的天花板下擠滿學生,摩肩擦踵。有人每週兩次、開車一趟一個多小時,就為了學她那勁熱魔幻的舞步。 當然也上過不怎麼樣的課,比如那個二十幾歲的女老師,身穿Zumba典型服飾:無袖背心上寫著大大的Z,腰際上纏著一件格子衫,衣袖在前腹綁結為飾,但卻難掩碩大的臀、單調的舞步。其實身材不是問題,許多碩壯的舞者,身手矯健,魅力四散;但女孩的課問題在於不起勁,六十分鐘的課不到四十五分鐘便喊下課。幾堂課下來只剩一兩個學生無言地隨著音樂晃動,左搖右擺卻波浪不興,一堂課下來心跳仍平穩。 最野放的老師當數佛州那位曲線堅實、不時以西班牙語撩人的金髮美女。度假時偶然跳進她的Zumba課後,雖然不時踩錯腳步、轉錯方向,卻如上癮般地天天報到。有時,她來到身旁陪你一起搖臀扭腰,魅惑性感。有時,她指著某婦女同學擺動中的臀,舉起大拇指:「看到沒有,就是像這樣。」並不時中氣十足地大喊:「手舉直、腿抬高,夏天快來了,你要穿比基尼對吧?你要展現火辣的身材對嗎?那就別偷懶,你得非常努力才能得到。」像一名被魔鬼司令下了蠱的奮戰士兵,跟著拼命地又蹦又跳、伏地挺身後跳躍而起,來回重複,完全忘了,自己根本不穿比基尼。 舞蹈難脫視覺美感,尤其是上拉丁有氧舞蹈課,很容易產生一種印象:最吸睛、甚至令人血脈賁張的永遠是那些皮膚深黝、臀凸胸豐的中南美洲女人,不一定是魔鬼身材,但她們熱情撫媚、釋放而投入;相較之下,生性直率的西方人和保守傳統的東方學生,常有一種讓人覺得放不開的侷限。 這樣的刻板印象,在遇到瑪麗羅絲之後,完全改觀。 亞裔的瑪麗羅絲年約六、七十,嬌小精瘦,不到一百五十公分高。身穿透黑縷空舞衣、高跟黑色舞鞋的她,一走進教室便滿臉笑容地跟相識者打招呼,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站在教室最前排,鏡子裡的瑪麗羅絲胸骨清晰可見,臉上的妝難掩深刻皺紋。音樂一開始,左後方的我即可看出老太太習舞有時,腳步穩確的她擺臀扭腰,舉手投足彷彿一名天生舞者,美感十足。玻璃牆裡,我倆數度眼光交對,我對老人微笑並舉起大拇指表示讚賞。 接下來的曲子有一段是身體前傾、快速抖動肩膀的「西米」(shimmy);突然間,老太太轉過身,朝我傾身西米而來,我有樣學樣地回應。接著,一老一少又像電影《黑色追擊令》裡的約翰·取伏塔和烏瑪·舒曼,以「扭扭舞」(twist)尬起舞來,舞到盡興處,瑪莉羅斯笑開懷,我則臉紅心跳,安多酚高漲分泌。 舞畢,老太太笑著遞上手,「我叫瑪麗羅絲,你叫什麼名字?你跳得真好,」老人家過謙了,跳得好的是她。 每首舞之間,瑪麗羅絲忙碌地問候熟識,「大衛!」她高喊那位中規中矩地穿襯衫打領帶、總站在最後一排的日裔男士。眾人目光下,大衛靦碘地對老婦人揮揮手。又一舞畢,老太太把我介紹給一旁一位高大的西裔女人,音樂開始後三人便圍著圈一起搖頭晃腦地狂跳,老太太樂得像個小女孩地喊:「我就是愛跳舞!」下課時,瑪麗羅絲不忘對熟識者飛吻道別,那瘦小的身軀如一道亮光,把整間教室都點燃了,完全應證了瑪莎·葛蘭姆的名言:「偉大的舞者不是因為技巧而偉大,而是因為他們的熱情。」(Great dancers are not great because of their technique. They are great because of their passion.) 說起跳舞,打小學至高中跳了多年土風舞,畢業後學了點社交舞的我,舞史算開始得早,其中還包括一頁帶點尷尬的「以舞會友」時期。 大學畢業後,我在濟南路上的報社跑娛樂新聞,有一段時間,下班後固定走到徐州路上的「台大校友聯誼社」,跟先到場的姑姑和她的單身教師女同事們會合,一起參加該社所主辦的「椰林舞會」。 不大的地下室裡,燈光黯淡,入口的牆後一間小播放室,從窗口的昏黃燈光裡隱隱可見唱片騎師和他的唱盤。簡單的幾排椅子上,男男女女錯落。音樂起時,男生走到看對眼的女生前邀舞,然後雙雙步入中央簡陋的舞池,探戈或華爾滋或恰恰,熟悉或初識,兩人維持著某種距離擁舞。如暴露於開放市場般,最先被挑邀的一定是那些長相秀麗、身材纖瘦的女孩,長相較普通或不善不愛打扮者,當壁花的份多。所幸,D.J用心,舞會中不時插播可獨舞的迪斯可音樂,加上同行的小姑姑嫻熟男舞步,輪流帶我們幾個女孩上場,就算無人問津,在運動的擋箭牌和藉口之下,我們一行倒也玩得開心。 當時的自己,不再少女卻也還不屆熟女之齡,仗著年紀尚可揮霍,心態不免在得趕緊找個對象的傳統與獨立女性的思維之間游離。一方面心知,若想找個人安定下來,就必須掌握認識異性的機會;一方面卻又自視頗高,相信靈魂伴侶將以某種驚天動地或神秘浪漫之姿現身,眼前這般如相親般的呆板方式不但有違本(假)文青身份,那些著白襯衫、西裝褲,捧著鐵飯碗的男人更是越看越顯無趣;不難想像,這種幼稚的心態與現場積極尋找歸屬的婚友氛圍格格不入。 多年之後,每當憶起那些舞會,除了種種違和感:男女面面相覷的囧狀、邀舞人的緊張、被邀者的矜持、無人眷顧者的難堪⋯⋯,記憶最深的當屬,曲終人散,坐進姑姑開的二手車,沿著羅斯福路回家的那段路途。 夜涼如水,街燈明滅,舞會騷動之後,一車單身女子沉靜地各懷心事,有人甜蜜地提起一夜邀舞不斷的盛況,但有分寸地點到為止以免刺激姐妹們。有人難掩惆悵失落,一次又一次地,良緣不見舞影裡,此生終將情歸何處?然而,不管今夕何夕,這群花樣女孩們一致相信:明早,太陽一樣會從東方升起。 如今,為人妻人母之後重拾跳舞,一雙球鞋,一壺水,一身舒適穿著走進舞蹈教室,大嬸自在如魚游水。注視著鏡子裡的自己,或許永遠無法如專業舞者般優雅脫俗,但我們一樣頭抬得高高地,背脊挺直,或如一名女戰士精神奕奕地踏步,或高舉雙手如草裙舞孃般捲手摘星,水袖翻浪,如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繪出一幅幅流動的風景。不為表演,沒有競賽,不分家庭主婦或高級主管,此刻,我們只想做自己身體的主人,隨著節奏,揮去汗水,解開長髮,在舞步與音樂融合的流動(flow)中,忘情地搖擺、旋轉、跳躍,如童年時飛奔於陽光綠野上,自由與愉悅感盈溢心底:跳舞吧,女孩,跳舞!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884372/article-跳舞吧!女孩/?fbclid=IwAR02n-f95Uy8uUQAjW9ox8fjM1votDcgHIadhI7ACvGgbKc4KZy5rTIkAXE [...]
March 21, 2017Slowly savoring the last few episodes of the “Shameless” season 7, I’ve been totally addicted to this series. A show packed with dysfunction, tragedy and comedy. The characters are real, vivid and ridiculous, yet make you laugh and heart-filled with sympathy. So glad that a new season is coming. 比讀書還認真地、一路追到最後一季的Shameless《不知羞恥》,最後幾集,竟然捨不得看完,嚴重上癮。 以芝加哥市南邊的貧戶區為故事背景,一個有酒癮毒癮自戀自私、完全無望的爸爸和一個有酒癮毒癮躁鬱症的媽媽,生了六個獨立而各具特色的小孩,加上周遭一堆毒犯、流氓、怪性癖者的鄰居…,為了生計生存,每個大人小孩男男女女,所無不用其極,甚至不知羞恥為何物地努力活著。隨著劇情,你不知不覺地開始疼惜同情起每個角色(包括那照理說,自私爛透了、每天宿醉醒在馬路上甚至不同城市、國家的父親(威廉.梅西的演技,再多領幾個獎也不為過),和不斷跟人(或男或女)跑掉又突然回來的母親)。不知原始的同名英劇是否一樣精彩,但這肯定是我近來看過最欲罷不能的一部影集。 稍記這個冬天其他新看或繼續的影集: The Crown《皇冠》: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少女登基以來的史劇,權勢與平凡、女人或女王的權衡。 Bleak house《荒涼山莊》(或譯為《蕭齋》),狄更斯筆下的黑暗倫敦,透過一樁財產訴訟案,盡現人性冷酷與美醜。 Z: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緣起澤爾達):從一個不甘平凡的南方女孩到摩登時代的紐約摩登女子,澤爾達.費茲傑羅(Zelda Fitzgerald)究竟是個拜金女?作家丈夫的的繆思,或真正的才女,費茲傑羅甚至得借用她的作品才成名? Mozart in the jungle《叢林中的莫札特》:紐約古典音樂界的《慾望城市》,有不少好聽的古典樂。 Catastrophe《大禍臨頭》:英國喜劇,一場一夜情產生了一個家庭。缺乏長久交往與相互了解的一對男女,可能成就一段婚姻嗎?辣白直接的成人影集,兒童不宜。 This is us《這就是我們》:家庭、手足、三胞胎,幾個同一天生日的人,殊同的命運,透過不斷地時空交替,可以一窺美國八零年代至今的時代轉變。 Call the Midwife《呼叫助產士》:改編自英國護士珍妮佛.沃斯的自傳,場景設於50-60年代的倫敦東區,隨著時光(連播了五年),可清楚看到助產士的技術與醫療演進。不難想像,劇裡有很多很多陣痛的尖叫。 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 《逍遙法外》:《姐妹》The Help的薇拉.戴維絲扮演的女律師兼教授,領軍班上一群優秀的學生,每一集以協助客戶脫罪為主題,一群人卻發現自己逐漸糾結在謀殺命案與犯罪裡,越陷越深。 和兒子一起看了:Sherlock《神探夏洛克》班奈狄克·康柏拜區演的福爾摩斯,以及科幻懸疑劇Stranger Things《怪奇物語》。 看來,漫長冬天還是有它的好處。 [...]
May 16, 2020宅得不能再宅的居家防疫期間,當全職煮婦與清潔婦之外,主要就是運動、閱讀和看一堆影集,照顧與娛樂自己。轉眼兩個月過去了,稍記一下最近看過的影集與讀的書: Money Heist (La Casa de Papel),新一季的西班牙劇集「紙鈔屋」,一群天才搶匪越玩越大,這回目標鎖定西班牙的「皇家鑄幣場」,繼續與官僚政府與警方鬥智鬥力。劇情比起前幾季更暴力激烈,觀眾同情的主角或受重傷或被折磨,深夜觀影,心情很容易隨著劇情緊張大受波動,小心影響睡眠。 Little Fires Anywhere「星星之火」:改編自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同名小說,共8集的迷你劇集。教養、領養、墮胎、代理孕母、種族、階級差異⋯⋯內容廣泛,但一開始,幾乎每個角色給人的距離感和不討好,難以認同的感覺跟讀原著時很像,即使是兩名女主角:飾演中產階級光鮮白人「什麼都有」看似完美,其實跟四個小孩很疏離的母親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以及承諾幫一對不孕夫妻做代理孕母,懷孕後卻毀約,帶著女兒到處移動躲藏的黑人藝術家凱莉·華盛頓(Kerry Washington),作者顯然意圖透過角色的不完美,凸顯當代的社會議題。改編過的情節比原著緊湊,劇情開始鋪陳頗平淡,然而隨著角色的衝突白熱化,觀來漸入佳境。 Unorthodox「出走布魯克林」:只有四集的迷你影集,描述十九歲的女孩Esty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猶太教正統派(Orthodox Judaism)(或基本教義派)社區長大,從小遵守傳統清規與教義:女孩無需上學,等著媒妁之約,主要價值就是傳宗接代⋯⋯。不甘受制於傳統的Esty,經由年輕時被教區驅離、遷居柏林的女同志母親與鋼琴老師的協助下,決心背叛婚姻,冒著與族群為敵之險,逃至柏林以追求習音樂的夢想。劇中對此教的習俗與生活,比如男尊女卑,女人得剃頭以保持聖潔、教士拉比的權力巨大,教徒們嚴謹地按時讀經與禱告⋯⋯,描述真實。全劇呈現而不批判,身高152公分的以色列女演員Shira Haas,看似嬌小少女,但勇於挑戰傳統、追求自我的反骨,是全劇吸睛的靈魂。劇終沒有清楚的結局,然餘韻十足,力推! 當然當然也沒錯過「愛的迫降」,正赫和世理離離合合通俗得傻氣,但看戲的人癡癡地隨喜隨悲深陷投入。玄彬、孫藝真兩人超電魅力讓人不僅追戲到深夜,再增皺紋與幾道黑眼,幾乎從不追星的我現在一看到有關這兩位明星的新聞,注意的天線立即打開,眼睛馬上亮了起來。之後又連看了《梨泰院Class》和《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滿足度雖無法與「迫降」比擬,卻也忠實地追完。 閱讀上,書架上隨興的中文書之外,近期讀了兩本都是輕巧的chic-lit。第一本“The Bookish Life of Nina Hill”,寫一個在書店工作、有焦慮症的女孩Nina,突然被告知,從未謀面的富有生父把她列在遺產繼承裡,因而被迫與一堆突然出現的同父異母兄弟姐妹和親人互動,再加上工作的實體書店面臨關閉危機、一段萌生的戀情,頓時攪亂了她遠本單純安靜的書蟲生活。故事以書店為背景,愛玩益智問答遊戲的愛書人為主角,當然充滿慧黠的對話、大量的引據,以及各種有用無用有趣的知識,是一本「輕而聰明」的小說。 你相信美人魚嗎?“When we believed in Mermaids”一書透過一對海邊長大的姐妹交換敘述,一層層帶出她們複雜的成長與轉變,陰影與重生。作者Barbara O’Neal曾以各種不同的筆名寫了四十多本羅曼史,這本新書雖標榜為女性文學,故事與角色頗有一定深度,但免不了要一展其羅曼功力,很久沒讀到像是「水滴淌落赤裸胸膛⋯⋯」和各種撩撥撫觸的性感字句,不禁令人想起國高中午休時,趴在桌上偷讀放在腿上的羅曼史小說的時光。不用說,讀這本書時,完全忘卻世界正被病毒侵襲。 [...]
March 3, 2017終於三月,春天更近了! 說起來今年的二月算幸運,除了下了幾場雪,整體而言溫度不像往年動不動就下探零度C以下。甚至,上個禮拜還出現十幾、近二十度C的高溫。滑了幾場「溫暖融化狀態」的雪之外,兒子和我還去湖邊暢快地跑了兩次路跑–堪稱住在新英格蘭這麼多年,二月首例。 就這樣,路跑加上跑步機,二月總共也跑了四十多英里(六十多公里),維持著基本的訓練計畫。 因為生理期休息了兩天,今天天氣又轉冷到零度左右。早上在跑步機上跑了5K後,喝水,吃了一條含鉀與鎂的香蕉和一顆水煮蛋,補充熱量和修補肌肉所需的蛋白質。 說到生理期與跑步,透過許多研讀發現:一般醫生(尤其西醫)都會告訴妳,生理期時當然可以運動(當然,倒栽之類的瑜伽動作不鼓勵,原因妳可以想像)。這時,子宮不忙著準備孕育,可以空出來做其他的事,包括跑步。甚至,這時雌激素和體黃素都是最低的,是女性一個月裡身體最接近男(雄)性或中性的狀態,很多女性跑者就是在這時跑出最好的成績。然而,這時子宮也忙著分泌前列腺素以刺激肌肉收縮,好釋出子宮內膜,這些收縮是導致經痛和不適的主要原因,好消息是,跑步時腦分泌出的腦內啡(氨基酸Endorphins)有鎮痛效果,可減輕經痛;當然,或許也有人如我,生理期第一天特別疲倦,嘗試跑過幾次後發現經期因而明顯減輕、縮短;因此,我通常選擇休息兩天。如果妳選擇在這段期間繼續運動或正逢比賽,別忘了失血時,你也失去鐵和血紅蛋白,身體輸氧和其他營養物質到肌肉的能力會降低,較容易脫水,所以這時補充水份和富鐵食物更是重要。總之,身為女性跑者,你對自己的身體最敏感最了解,傾聽她,做調整,好好照顧就對了。 *** 今天也是海奕學校數學隊校際比賽的日子,這次輪到別校主辦,車程加賽程,得比到下午近六點才返校。 時間充裕的一天,不免想,給他做份什麼營養點心好呢? 最近實在很喜歡做各式飽含營養質的能量塊/條(Engergy Bars),工作告一段落後,上網搜尋,找到了這份「果仁混和燕麥條」(Trail Mix Granola Bars)食譜,(「Trail Mix」這個字不知該如何翻譯最適當,搜尋時,有一個字典網站竟把它譯成「道上混」,也太傳神了!) 這份點心混合堅果、乾果、燕麥、花生醬…不但營養飽滿,且不用烤,只需把所有材料調和、冰冷後切塊就可以了。吃完午餐,馬上開車到鄰近超市,備足所有食材。因為是自己吃的,所以儘量買全天然有機的材料,雖然多花了一點錢,但比起平常買市售的granola bars,品質營養好一點的,小小一條動輒就一、兩塊美金,而自備的這些材料可以做一大堆,算一算還是物超所值,最重要的是吃起來更安心。 攪拌加熱蜂蜜、花生醬和椰子油時,屋子裡花生醬香氣四散,一邊聽著公共電視台對美空軍少校瑪麗·詹寧斯·黑加爾(Maj. Mary Jennings Hegar)的精彩訪談。 曾獲頒「紫心勳章」的黑加爾是空軍國民警衛隊(Air National Guard)的直升機飛行員,2009年在阿富汗作戰時因被擊落而開火反擊,在地面戰鬥中手臂負傷,但當時美國防部並不承認女性的地面作戰經歷,以此為由無法賦予她們作戰領導的職位,黑加爾與其他女軍人聯合力爭下,美軍終於解除女性參與地面作戰的禁令。聽起來很堅強獨立的黑嘉爾把這些不凡的經驗寫在新書《Shoot Like a Girl》裡。 材料(十二塊): 1/2杯蜂蜜 3湯匙濃滑的花生醬 1湯匙椰子油 1茶匙香草精 3/4杯生燕麥 3/4杯米香(crispy rice)或全穀玉米片 3/4杯亞麻子粉 1/2茶匙肉桂粉 1/4茶匙海鹽 1/2杯乾果(我用一半葡萄乾,一半蔓越梅乾,盡量找低糖的) 1/3杯乾果堅果(我混合了烤過的南瓜子和杏仁果) 1/4杯半甜或黑巧克力 做法: 1. 8*8的烤盤鋪上烤盤紙,抹油備用。烤盤紙長一點往兩邊延伸,成可抓握的提手。 2. 爐上以低火熬(或微波加熱)蜂蜜、花生醬和椰子油,攪拌融合後,冷置約五分鐘,加入香草精。 3. 用一個大碗,把剩下的所有材料調和後,拌入融合的花生醬。 4. 倒鋪在烤盤上,用手或鏟子壓均勻,壓平,放入冰箱,冰兩個小時以上或隔夜。 5. 燕麥餅完全冷卻後,從提手處拿出,以利刀切塊,立即食用或放冰箱,當早餐或點心皆宜。 小提醒:為了減少熱量,我第一次只用了三湯匙蜂蜜,兩匙花生醬,冰鎮後,卻發現材料鬆散,無法凝結成塊,雖然散狀的米香混合還是非常美味,兒子放學後抓吃了一杯,但若要成塊切條,食譜份量尤其是蜂蜜還是不能減太少。 [...]
June 20, 2020「黛比出車禍了!」初夏之夜,一踏進「哈利的餐館」,吧台後的女孩莎拉就對我們說。 一家三口聽了大驚,急問詳情。 原來,兩天前餐廳打烊後,黛比開車回家時打起盹,撞上路旁的大樹,斷裂了數根肋骨,醫生說至少得休息六個月⋯。 佛蒙特鄉間道路多漫長寂寥,暴風雪時茫霧一片,能見度之低,行車其間如置身於異境。入夜後,無路燈的小路如浸濃墨裡,除了車頭燈打出的光,常只見高空上一輪明月或滿天星星,行車者總不覺握緊方向盤,只怕冷不防地路旁冒出一隻熊或野鹿。深夜獨駛於枯燥長路上,疲憊,睡意籠罩下,失控出事並不令人意外。 在吧台的老位置坐定時,先生和我心裡同時閃過:「黛比太勞累了,」 黛比是餐館的老闆娘兼總吧台,先生哈利是主廚。初造訪時,餐館位於雪山下的小鎮邊緣,哈利在店後墾了一片大菜園,提供廚房各式有機新鮮蔬果與香料。菜單以義式為主兼及東方風味,舉凡椰香炸蝦、咖哩料理以及一年可賣出四、五千份的泰式炒粉(Pad Thai)等都是招牌菜。 數年前房租高漲,哈利被迫遷離舊址,搬到鎮外一個鳥不生蛋的地點重啟爐灶。深冬某夜,重新開張的餐館燈火明暖,裝潢從鑲壁圓柱歐風改成鄉村風的小餐館,賓客滿座,放眼一看,死忠的客人都跟過來了,寒暄問候,熱絡如昔。 食物之外,大多的老客人是衝著黛比來的。 六十開外,削短捲髮,矮矮胖胖的黛比一手包辦訂位、調酒、點餐、上菜、收盤、結帳、開門、關店⋯⋯。旺季餐廳座無虛席時,只見黛比如八爪章魚般靈巧地在吧台與廚房之間游動,或是跟剛坐下的客人寒暄,或跟要離開的擁抱道別,流暢地觀照食客們,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這位聲音輕軟卻有無比能量的婦人是整間餐館的靈魂人物,溫敦能幹的身影,總讓人想起遙遠故鄉幾位韌性十足的姑嬸長輩。 約十幾個座位的吧台後,黛比有兩個年輕的幫手:孫子卡爾和高中女孩莎拉。 卡爾是個戴著鼻環的高中輟學生,白皙而沈默,很少跟客人交談;然而,倒水擦桌收盤,神色並無不耐。 「我女兒和女婿不成才,我把卡爾帶在身邊好看緊一點,」一回孫子休假,黛比跟我們聊起嗜大麻、不務正業的女兒與女婿時說。 自家有個青少年,我們熟於從一兩句問候開始,摸索卡爾的興趣,幾次下來,話題漸多,男孩跟我們分享附近的登山秘境,說著他不想唸書,想學攝影,以及迫不急待想離開佛蒙特的嚮往。 一旁,從十六歲起就在哈利打工的莎拉俐落熟練,紮著馬尾長相普通的她也迫切地想獨立,聊的都是實際的問題:如何存錢,想買隻好手機,希望能付得起所開的老吉普的修理費 ⋯。莎拉再過幾個禮拜就滿十八,「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會離開佛蒙特?」我們問她。 「也許出去看看,但終究還是會回來,我想我一輩子也離不開佛蒙特,」女孩肯定地說。 出入佛蒙特久了後,發現這裡的孩子跟別地稍有不同:他們很少提到臉書、IG或 Tik Tok,話題裡最多的是:滑雪旺季之後,到哪裡去找打工的機會? 莎拉和卡爾之外,每逢假期總會在寓居的民宿餐廳遇到端盤打工的珍妮。就讀於杜克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她,是民宿主人大湯姆口中「聰明的一個」。每逢年底至元旦之間的滑雪季,整整兩個星期的寒假裡,珍妮只在聖誕節那天給自己放一天假。第一年見到珍妮時,她剛上大學,難掩生澀,之後每一年,她的談吐與神態愈顯自信,但依然紮著馬尾,白襯衫黑長褲,素顏樸實。 雪季在民宿打工的,還有廚房裡的約翰。一提起這個才十五歲,「清晨五點開著大剷雪車到處工作,鏟完進廚房洗碗的男孩,」湯姆的口氣難掩驕傲,「我們佛蒙特典型、習於吃苦的孩子!」 (孩子在餐館用餐時所繪的作品) *** 冬天滑雪,夏秋登山健行,頻繁出入佛蒙特後,湯姆的民宿與哈利的餐館成為我們最熟悉的落腳處和認識本地人的窗口,尤其在沒有網路的哈利餐館,時光退回至少五年前,人們在這裡用餐,聊天,夫妻談心,朋友交際,主客們交換所見所聞與人生經歷。 吧台前,酒酣耳熱時,故事多得一夜也說不完。比如,五度婚姻的哈利、兩度婚姻的黛比,因婚姻而發展出的錯綜複雜親戚關係。比如,跟我們一樣固定坐在吧台前的那對老伴侶,芮尼與比爾。 滿臉風霜的芮尼矮小碩壯,看不出已七十好幾。坐在她身旁的比爾高瘦話不多,亦趨亦步。初時我們以為兩人是一對夫妻,慢慢地從他們各自付帳、總是「我的房子,我的公寓,」話語裡,捉模出兩人是晚年後才在一起的伴侶。 芮尼從小迷滑雪,一從朝九晚五的職涯退休後,便在附近的滑雪度假村找到一份教小孩子滑雪的兼差,以此交換免費滑雪,夏天時則改到山下的高爾夫球場工作,一樣地,打工換球打。好動的老太太皮膚黝皺,精神奕奕,笑稱自己就是離不開大自然。 從雪況到人生,兩老與我們聊得最多的還是黛比,還是哈利的餐館,「不知她是怎麼做到的,把每個顧客照顧得那麼到位,」「從他們只有五桌開始,二十年了,我們一直跟著它。每天到最後,我喜歡坐下來好好地吃頓晚餐,哈利的店讓人放鬆,你懂我的意思嗎?」 我們點點頭,完全懂。 *** 餐飲與人情之外,哈利的餐館還有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經歷。 晴朗酷冬,初嚐滑雪樂趣的我從早到晚上下山嶺,欲罷不能。晚餐時一家三口如常來到哈利的店,如常坐在吧台高椅上,先生在左,兒子在右。我點了一杯「十四手」梅洛和泰式鴨肉炒麵,一切再尋常不過了。然而,吃著吃著,只覺一陣嘔心,「我覺得很不舒服,」一語未畢,人已失去知覺。原來電影裡演得不是騙人的,剎那間你可能完全失去意識,死門關比想像還近。 後來據家人說,前一刻還好好的我突翻白眼,著魔似地猛往後癱仰,幸好先生即時托住我,否則人不知跌成何樣。 四周嗡鳴聲響,逐漸回神時,只覺有人拉了張矮凳讓我坐下。「媽媽,媽媽!」最先聽到的是兒子的哭喊聲,伸手探尋他時察覺自己全身冷汗透濕。 這時,有人握起我的手,熱軟的溫度把人從無意識的邊緣換回真實。有人拿來一桶冰水,旁邊這人以冰冷的毛巾不斷地擦拭我的額頭和脖子。意識到是黛比,一想到引起店裡的騷動,「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抱歉地說,「歐,傻孩子,快別這麼說,」她一把抱近我,緊緊貼著她那綿厚的胸脯上。 卡爾遞上一杯水,細心地捨玻璃杯,改用插著吸管的兒童杯。 不一會兒,救護車嗚鳴而來,兩名救護人員進屋,測體溫,量脈搏,問感覺,言語間對眼前的狀況並不陌生:外地人低估佛蒙特詭異的高山嚴冬,晴空萬里時空氣之乾燥,當你察覺身體缺水時常已太遲。 安全起見,醫務人員建議我上門外的救護車做心電圖檢查。父子的摻扶下,我起身,經過客人與服務生讓開的通路,原本忙碌的餐廳安靜無聲,眾目之下,我們隨醫護人員登上低窄的救護車,在救護長椅上躺下,胸口貼上電極貼片,看著螢幕上畫出一條條心跳波動。身旁的兒子又慌又努力地表現出大男孩的鎮靜,先生則緊握著我的手,「這輩子從沒那麼害怕過,」兩人後來說。 ***             又是冬季,又是滑雪的一天。從風雪深濃,冰庫般低溫的戶外走進暖熱的哈利餐館,脫下厚重衣帽與手套,坐在預留的位置上,一切再熟悉也不過了,唯一不同的是,空氣中有一種歡愉的氣氛:黛比回來了。 拿出酒杯,調出先生固定點的馬丁尼,「我們今晚有通心粉,」尚未坐穩,笑臉紅潤的黛比迫不急待的跟先生說,記得那是他的最愛之一:烤得燙滾香溢的乳酪麵食,瞬間逼退一天的飢寒。黛比說起她的車禍與復原,問候我們。莎拉從背後端餐而過。卡爾送上一杯熱開水,依然沈默。打從我那次意外後,每次進門甫坐定,他一定先送上一杯熱水,好似怕這個不懂北方天候的外地女人,又突然暈過去。 環視左右,跟吧台另一頭的芮尼和比爾招招手,喜愛的食物回來了,黛比回來了,有人記得你愛喝的酒,愛吃的食物,有人對你展臂擁抱,分享人生甘苦。吃著喝著聊著,天寒地凍裡,這間與世隔絕的小餐館,溫暖如春。(刊於06/20/2020 《世界副刊》https://www.worldjournal.com/6978739/article-哈利的餐館/?ref=藝文_世界副刊) [...]
February 11, 2020南方的這一夜,我的晚餐有三個選擇: 1. 在家煮泡麵、做簡單的三明治,2. 上簡單的亞洲餐廳迅速打發或外帶回小公寓,一邊看影集一邊吃,3. 出門上一家正式的餐廳。 我選了後者。 稍事打扮後,我沿著海岸走到港灣市區一家高檔海鮮餐廳。 一個人?是的,一個人。 外面還是裡面?外面。 天氣這麼好,不想浪費這即使南方也少見的舒適冬夜。 帶位的女孩把我安置在最靠港口的一個高腳餐桌。我跟男侍者點了一杯桑格麗亞和煎鯕鰍。風徐燈璨,四周或家庭或朋友餐聚歡語,我跟在北方同時也在晚餐的先生講講電話,雖然一個人但並不孤單。 想想過去一、二十年,除了回台灣,先生幾乎一手打理旅行的一切,從租車到點酒⋯⋯,他的庇護省去我需要面對身為一個外國人各種可能的困窘與不適,但我是不是越來越依賴他了而不自知?! 餐後,再沿海走回家。月仍大而圓但暈已減稀薄,棕櫚樹影下年輕男女擁戲,沙灘上打排球的人正準備收隊…;夜色裡,腳步輕盈。 家人永遠在心裡、是永遠的伴侶,但中年的我想知道依然可以獨自走很遠,即使在陌生的地方,是唯一的東方人,也能自己凳上喜歡的餐廳吧台,點一杯沁涼的美酒,聽一些有趣的旅人故事。 [...]
October 20, 2019就寢前,再查一次隔天的天氣,把要穿的衣褲和襪子擺在床頭,帽子、外套、水和能量膠裝進背袋,確定手錶、手機和耳機都充著電;然後,設定鬧鐘,上床。 過去幾年來,這成為我每一場路跑賽前的準備儀式,不變的過程給我一份熟悉與安心。 5.5度C的深秋清晨,獨自開車到麻州北方海港,加入數千名跑者,沿著秋意濃濃的小鎮與州立公園而跑。四周都是年輕人,我緊追著,狀況比預期良好。雖然入秋以來前所未見地感冒了三個多禮拜,鼻塞咳嗽頑固殘留,但一個夏天的訓練下來,我想給十月的自己一份生日禮物,況且,經驗告訴我,永遠不可能有完美的天氣、體能與心理狀態,只能衡量後接受現況、隨機應變。 十三英里我已漸適應,精神上越來越不像以前如迎巨獸般的恐懼與折磨,一英里一英里從容咬牙承受。漫長幾乎無盡的陡坡,一路攀爬,五英里處,遠遠路旁突然出現一張再熟悉不過的面孔——先生舉起鏡頭對著我招手。意外的驚喜下,精神為之一振,我又笑又揮手,邁步向前。 過橋過森林過原野,不久,來到艱難的八英里處,查過比賽路線的先生再度出現眼前,這次,我離開跑道,攀向他,迅速給他一個吻,帶著知道有人將在終點等我的放心,繼續征途。 第十五場半馬賽:2:11:45,女子分齡第33名,差2分鐘破個人紀錄,下次再來。 [...]
July 29, 2021夏天是新英格蘭的藍莓產季,最近附近的超市不時推出促銷,物美價廉的藍莓自然成了家裡最常備的水果之一。新鮮現吃之外,我並不時把它們拿來烘培做點心,善用這份高抗氧、排毒效果強以及飽含各種抗老營養素的水果。 以下是最近做的「藍莓三式」,它們共有一個特點:輕爽健康,簡單易做。 藍莓香蕉燕麥馬分: 當手上有熟透的香蕉時,軟黏的口感不受歡迎但是棄之可惜,我總會拿它們來做奶昔或烘培成點心,除了取它的營養質,並且利用香蕉的黏質與甜份來取代糖和油脂。這份馬芬用了三根香蕉和一杯半的藍莓,水果幾乎比粉還多,不但製作簡單,馬芬出爐後,一咬,滿口的藍莓,美味極了,唯一要小心的是燙口:) 這份食譜中,我用燕麥取代中筋麵粉,並把燕麥攪打成粉,讓馬芬的口感更綿密。另外,拿藍莓來做點心時有一個小訣竅,就是把藍莓先用一湯匙麵粉混合一下,可確保它們平均分佈,屆時不會全沉到杯底。 材料: 1 杯燕麥打成粉1/2 全麥麵粉(一湯匙混合入藍莓中)1 1/2杯新鮮藍莓3根熟透的香蕉1/2杯蘋果泥1/3杯融化冷卻的奶油1/3杯楓漿1顆蛋3/4茶匙蘇打粉3/4茶匙泡打粉1湯匙亞麻子粉1/2茶匙鹽1茶匙香草精 作法: 馬芬烤盤抹油,或置入十二個烤杯紙。烤箱預熱至375F。用一個大碗,把燕麥粉、麵粉、蘇打粉、泡打粉、鹽和亞麻子粉等乾的材料調和另用一個碗,把香蕉搗成泥,加入蘋果泥、蛋、奶油和香草精,稍微混和。把濕的材料倒入乾的材料中,拌入藍莓,混和所有材料,不要過度攪拌。把所有材料勺入十二個馬芬杯裡,以375F烤22-25分鐘,或不黏筷子即可。 無罪惡感的藍莓餡派: 這份健康的甜點同樣以燕麥取代麵粉,並以檸檬皮和椰子糖添加香味與甜味,現烤或熱過後,添加一勺優格或義式冰淇淋,即成一份極佳的餐後甜點(尤其是搭配陽台上的烤肉),不但滿足了味蕾且不增加脾胃的負擔,無疑一道完美的夏日甜點。 材料: 內餡: 6杯藍莓(一量杯=250ml或cc)1茶匙檸檬斯2茶匙太白粉1/4杯椰子糖(如果你的藍莓非常甜,可以減得更少,更健康) 鋪料: 1杯燕麥粉1/2杯杏仁粉1/2杯杏仁碎片1茶匙cinnomon1/2茶匙鹽1茶匙香草精1/2杯融化的椰子油1/4杯楓漿 作法: 烤箱預熱至350F把內餡調和後,倒入8*8的烤盤,鋪底抹平。用一個大碗,調和所有乾的材料。另用一個碗,混合耶子油和楓漿後,倒入乾的材料中,攪拌後倒鋪在藍莓上。放入烤箱烤約30分鐘,或直到表面呈酥脆狀。稍微冷卻後,加上一勺希臘優格、冰淇淋或喜歡的配料。 藍莓司康: 司康在我家素來深受歡迎,最常做的火腿起司鹹味司康外,各種莓果也都很適合拿來做成甜味的。這份司康我用一半全麥麵粉,顏色更深且營養素更多,但做出來的口感可能會稍微硬一點點,不習慣的人可以全用一般的中筋麵粉。 做司康有一個要點,就是奶油一定要冰涼。這幾年的經驗下來,我發現手溫搓揉過後,把餡放進冰箱中冷卻個10-15分鐘,再放進烤箱(可利用這段時間預熱烤箱),烤出來的司康一定外酥內軟。 材料: 1 杯全麥麵粉1杯中筋麵粉2茶匙跑打粉1/2茶匙鹽6湯匙冰冷的奶油,切成細塊1杯藍莓3湯匙檸檬皮碎1/3杯牛奶或杏仁奶1顆蛋1茶匙香草精2茶匙粗糖(可有可無) 作法: 烤盤上鋪上一張烤紙備用。用一個大碗,倒入麵粉、泡打粉、糖和鹽,把奶油切細小塊,拌入調粉中,用手掐捏混和。加入藍莓和檸檬,稍微攪拌。另用一個碗,調和蛋、牛奶和香草精,倒入麵粉中拌和。把麵團倒在鋪粉的桌面,用手揉成圓型後稍微壓平,對角切成六至十二塊(視個人喜歡的大小,我喜歡切成十二塊做成比較迷你的司康)。烤箱預熱至400F時,把司康放在烤盤上,放進冰箱冷卻一下。撒上糖,放入烤箱,烤18-20分鐘,或表面金黃酥脆。 、 [...]
June 9, 2020過去兩個多月以來,我已經烤了四次這份無麵麩巧克力蛋糕(flourless chocolate cake)。 先生平時喜歡優質的黑巧克力蛋糕,尤其是香濃而不甜膩的無麵麩巧克力蛋糕。四月初他生日時,上網收尋了一個簡單的食譜,減糖減油後,第一次做,他讚不絕口。晚餐後,父子兩喜歡把一小塊蛋糕微波溫熱,加上一勺義式冰淇淋gilato,「So good!」一臉滿足。過了不久,「我們有做那蛋糕的材料嗎?」先生問。多麼明顯的暗號,為妻的當然二話不說,蛋糕很快又熱騰香濃地出爐了。 在我們家,甜點是必備的,零食也不少;然而,兒子小的時候,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照書養的我,當年是個對甜食高度警覺甚至敵視的新手媽媽。那時,冰箱裡沒有巧克力牛奶,櫥櫃裡沒有糖果,一年中只有萬聖節那天,兒子可以無限制地吃糖。後來隨著他的年紀漸大,高糖的巧克力牛奶才開始半原味半巧克力地混合,還記得他第一次喝到純巧克力:「原來是這個味道啊!」臉上的驚喜。 但老實說,嚴禁只刺激了孩子更想吃的慾望。記憶深刻的是,兒子四歲多時,帶他到鄰居家玩。一進門,看到客廳桌上那個圓玻璃瓶裡五顏六色的各式糖果和巧克力球時,小男孩眼睛發亮,幾乎可以聽到他嚥吞口水的聲音,完全聽不到我一再地:「只能拿一顆就好」的提醒,火速塞下一顆巧克力球後,小手馬上又往罐裡伸去。當場,主人與客人皆尷尬—-客人偽高標的教養崩潰中,對小人完全束手無策;而主人雖知不該介入別人的管教,但眼看孩子又愛又渴求的模樣,難免心生不捨。接下來,兒子開始有各種playdates,到同學家玩時,對方的保母或阿嬷總會準備各式點心,通常是美式甜得驚人的餅乾或布朗尼,從兒子一塊接一塊的速度,很快地他們都可以看出,平日不常吃到的他有多愛那些甜食,對他們家的孩子,餅乾薯片稀鬆平常,對我家的則顯得珍貴不已,不但吃得連聲感謝,還常「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巧克力餅乾」由衷讚美。不用說,離開時,老人家總不忘再多塞幾塊給他。 驚覺我的嚴禁有矯枉過正的危險,任何欲求,過度的防堵與限制只會導致更多不滿足、引發更強烈的渴望。況且,我也不希望孩子萬一因為得背著我偷吃甜食或撒謊,對自己產生「不聽話」、「不是好孩子」的負面印象。我思考著如何提供孩子較健康與平衡的選擇,與其斤斤計較,隨時盯看,搞得大家都緊張兮兮,讓吃甜食變成一種罪行,何不引導孩子認識食物的特質,以及對身體的優劣影響,逐漸培養他自我選擇與管理的能力。 慢慢地,我更勤快地鑽研與自製營養點心,廚房檯上不時擺有剛做好的營養馬芬或餅乾,點心罐裡裝著各式營養條,冷凍庫裡總有優格冰棒、迷你冰點、熱量只有一般冰淇淋約一半但同等美味的義式冰淇淋,餐桌上永遠有一大盤水果,櫥櫃裡有綜合堅果和巧克力。因為知道隨時要吃都有,兒子反而不過度。因為知道吃什麼對身體比較健康,尤其,近年來建立了運動習慣後,他對熱量與營養的認識越多,知道每次運動後會消耗多少熱量,該攝取什麼對身體最好,攝取多少,飲食更聰明了。 提供孩子豐富實用的生活知識,建立平衡的生活習慣,而非一昧限制,絕對是比較長遠而健康的教養方式。 甜食戰的經驗也反應在我們對兒子其他活動的態度與作法,比如,我們對兒子從小玩電動並不禁止,但很明確地定義:就跟甜點不是主食,把飯吃好才能吃甜點一樣,打電動不是生活重心,而是休閒娛樂,所謂休閒,是當該盡的責任與工作完成後才能從事的。 這個想法下,平日勤奮工作以身作則的先生,偶有閒暇時也會一起加入電玩,以行動支持兒子這是一項正常的娛樂。父母知道孩子玩些什麼遊戲,不但有共同話題,探討電動的利弊時也更有說服力(遊戲為何令人著迷?打時、打完感覺如何?得到什麼?每天花多少時間打?那些時間用來做其他事會怎樣?若上了癮每天會變成什麼樣子?你會變成什麼樣子?)通常,父母有自信就不怕被問題挑戰,不會一昧地高壓,什麼都說不但卻不解釋清楚,而是願意花更多時間去面對。教養不太鬆不太緊,常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需求,以開放的態度溝通,讓慾望與罪惡感不必糾結,久了,不管是甜食或電動在孩子心中就失去禁忌的樂趣了。很多時候,當我們相信孩子,肯定他的小進步,孩子也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這同時,協助他培養更好的替代和選擇,鼓勵其他興趣,引導他看遠一點,知道甜食和電動對身心的負擔,介紹其他健康美味與有趣的東西供他嘗試。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生活,從小幫他培養自我管理與獨立的能力遠勝一切。不可否認,任何正面的影響都得花上許多時間與心力,至今依然記得,兒子如何以無數的小時,跟我們爭辯、爭取他要玩一個「同學都在打」的超齡電玩的「自由」。啟發式的教養雖辛苦,但好的觀念與習慣受用一生,絕對值得。 從一份蛋糕開始,拉拉雜雜竟寫了一堆,最開心的是,平衡之下,我可以繼續不斷地烤馬芬、餅乾、巧克力蛋糕⋯⋯。健康美味的甜食是可以被感謝與歡迎的,生活裡有一點甜,更美好。 [...]
May 20, 2020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近來大為風行,以大量高纖低糖和豐富蛋白質,取代精緻醣類(精製糖、麵粉、白米等)、精煉植物油與人工食材的飲食取向,讓想維持身材與注重健康的現代人趨之若鶩。 並非任何特定飲食法的信奉者,這份馬芬食譜吸引我的原因是:用胡蘿蔔、蘋果、葡萄乾、堅果等等眾多營養材料的「早晨榮耀」(Morning Glory)馬芬,向來是我最愛的馬芬之一。再來,疫情以來,超市的全麥麵粉常缺貨,這份原始人點心食譜採用杏仁與椰子粉,完美取代麵粉。第三,我一直是個椰子控,不管是麵包店的椰子奶酥或椰子塔都很愛,這份食譜不但用了氨基酸與各種維生素含量高的椰子粉,還用上椰子油和椰子碎片,烤起來整個廚房香極了。不論是當早餐或點心,這些營養美味的馬芬給人飽食感十足,是我會一做再做的食譜。 食材 (15個馬芬): 2 杯杏仁粉 1/2 杯椰子粉 1/4 杯椰糖(或天然原糖raw sugar) 1茶匙泡打粉 1茶匙蘇打粉 1 茶匙肉桂粉 1/2茶匙鹽 1/2杯不加糖的椰子碎片 1/3杯融化過的椰子油 1/4杯楓漿 3顆蛋 一顆中型蘋果 1/2杯紅蘿蔔絲 1/2杯葡萄乾 1/2杯杏仁碎片 1/3杯杏仁牛奶 作法: 1.預熱烤箱至350F. 鋪上14-16個紙烤杯,或馬芬烤盤抹油待用。 2.混合杏仁粉、椰子粉、糖、蘇打粉、泡打粉、肉桂粉、鹽和椰子碎片等乾的材料。 3.用另一個大碗,調和蛋、冷卻的椰子油和楓漿。把濕的材料加入乾的裡面,調入胡蘿蔔、蘋果,攪拌直到完全混和。 4. 拌入葡萄乾和杏仁碎片。材料會有一點乾,這時以一次一湯匙的量,慢慢加入杏仁牛奶,再次攪拌。 5.放入烤箱烤20-22分鐘,或面呈金黃,不沾筷子。 6.涼卻後享用。這些若放入有蓋的容器,室溫可放上2-3天,冰箱內可放至5天至一星期(如果還有剩的話^_^) [...]
May 12, 2020我在廚房的樂趣之一,就是怎麼把那些甜滋滋、油膩膩、熱量高得燒心肝的點心食譜,實驗成健康不失美味,間單又營養的替代品,像今天這份鬆鬆脆脆的「燕麥花生醬小餅乾」,外面買的在奶油、糖、麵粉…的膩寵下,每個約200卡(大一點),我的56卡,完全零負擔,也消失得很快,出爐後,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拿走自己要吃的^_^ 食譜(做成十二個小餅乾):一杯傳統燕麥片(即食燕麥應該也可以)兩湯匙有機花生醬兩湯匙楓漿兩湯匙蘋果泥一茶匙泡打粉一小把半甜巧克力粒(喜歡巧克力,想吃甜一點可以多加一點)半茶匙喜馬拉雅粉色岩鹽(一般海鹽也可以,但岩鹽顆粒大一些,更增風味)作法:燕麥片用果汁機打成粉(即時燕麥就不用打)後,調入所有材料。以湯匙勺起餅乾團,有一點距離地放在鋪上烤紙的烤盤上,輕壓一下。烤箱熱到華氏350度(190C)烤15-18分鐘或餅乾底呈金黃即可。很重要:拿出來後,一定要讓餅乾涼一下約10-15分鐘,以免鬆碎。 [...]
April 7, 2017天氣太凍,沒去滑雪的週末,就是在家追影集、做家事、烘培煮食。 答應很久了,早餐終於做了海奕最喜歡的班尼迪克蛋。 零下十幾度C的強風寒天,懶得出門買英式馬芬和加拿大火腿,用蛋黃、熱奶油和檸檬汁調好荷蘭醬後,就以現有的布魯克林餅和薄片火腿組裝、淋上醬汁。新鮮香濃的醬、滑蛋火腿脆餅層疊,父子倆連呼好吃;另外給自己做了份燻鮭魚口味的。雖第一次做,這份比想像容易的早餐讓人錯覺煮婦有點厲害 下午做了一打香酥的全麥巧達比司吉, 晚餐搭配烤肉、迷你義式餃子、小胡蘿蔔,以及剛從好友那兒學來、印度風味的咖喱薑黃烤花椰菜,紅酒是2000年的Chateau-Figeac。慢烤後的花椰菜吸收了椰油和所有調味料,而仍保有蔬菜的脆甘,這麼簡單卻如此完美。 蘋果馬芬: 、一個切丁,全麥麵粉, 隔天入味香綿,蘋果 1 3/4杯白全麥麵粉 1 1/2茶匙泡打粉 1茶匙杏仁粉 1/2茶匙蘇打粉 2湯匙亞麻子粉 1/2鹽 一杯(約一個)蘋果刨絲 一杯(約一個)蘋果切丁 2湯匙椰子油 半杯匙蘋果泥 1茶匙香草精 3湯匙楓漿或蜂蜜(蜂蜜容易變褐色,降溫至325度,23-25分鐘) 2顆蛋 半杯希臘奶昔 1茶匙粗糖(可省略) 作法: 烤箱預熱至400F,12個馬芬盤鋪紙或沾油。 一個大碗,混合麵粉、泡打粉、杏仁粉、蘇打粉和鹽。加入切好的蘋果。 另一個碗,混合油、楓漿,打入蛋,加入優格、蘋果泥、香草精,攪拌調和。 詩的導入乾的,稍微攪拌,調和即可,餡會有點稠,分置入十二個烤杯裡,烤約15分鐘,或表免金黃,不沾筷子。 放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裡,可放兩天,冰起來可放上四天,冷凍可放三個月。 [...]
March 10, 2017工作告一段落,趁兒子放學之前,烤了一盤「全麥香蕉半甜巧克力馬芬」,從準備到出爐不消三十分鐘,健康又方便,而且用來消耗熟透的香蕉剛剛好。 原食譜簡單易做,食材都是家裡常有的。考慮家人的接受度和健康,我一貫地稍作調整:用百分之百的全麥麵粉取代一般白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把原來半杯的糖減至只用三湯匙的天然粗紅糖(raw brown sugar),巧克力則是用半甜的迷你巧克力豆,份量也減到1/3杯,加上三條極熟的香蕉,完全無損馬芬的自然香甜。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馬芬我用了1/4杯融化過的奶油。近來,奶油又重新回到家裡的烹煮行列裡。說起來,奶油真的頗無辜,過去因含脂肪高熱量而被視為健康殺手之一,然而根據近來的研究,證明那是錯誤的科學偏差,奶油的飽和脂肪跟心血管疾病不但無關聯,相反地,就跟椰子油、鰐梨(avacado)和草飼牛肉一樣,好的飽和脂肪有助於腦功能、製造好的膽固醇;另外,奶油還含有具消炎、給人飽足感和保護消化系統作用的脂肪酸丁酸鹽(fatty acid butyrate),以及很多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E和K2,前兩者從日常飲食中很容易攝取,但是食物中較罕見的維生素K2,跟鈉代謝息息相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總歸一句,適量的奶油(butter,不是黃油margarine歐)不但無害,反而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出爐的馬芬綿軟好吃,昨天當點心加上今天當早餐,十二個很快就消失殆盡了。可惜的是,今天有讀書會三人小群組party的兒子不願意帶到學校分享,因為:「有一位同學要帶小甜甜圈。」 「好悲慘,這麼好的馬芬他們不要,而寧願吃甜甜圈。」送兒子出門後,剝著另一個馬芬的先生說。 「所以我給他很豐盛的早餐,就希望他等會不會吃太多甜甜圈…。」我說。一想到那些甜甜圈的甜膩高熱量,還是很無言,美國社會超糖高脂的飲食文化,是父母永遠的戰爭。 材料(十二個馬芬): 3條熟透的香蕉 1/4杯融化的奶油 1湯匙蘋果泥 3湯匙天然粗紅糖 1顆蛋 1茶匙香草精 1茶匙小蘇打 1湯匙亞麻子粉 1小搓鹽 1又1/2杯全麥麵粉 1/3杯半甜迷你巧可力粒 作法: 1.預熱烤箱至350F(176.67C),馬芬烤盤沾油或鋪上烤紙。 2.香蕉剝皮後,用叉子把它跟奶油和蘋果泥搗拌在一起,直到綿密無塊狀。 3.拌入糖、蛋、香草精,調和。 4.加入亞麻子粉、鹽、麵粉和巧克力,全攪拌在一起,但不要過度。 5.倒入馬芬烤盤裡。 6.烤18-20分鐘,表面金黃,筷子抽出時不粘筷。趁熱享用,美味十足! 馬芬金黃色勻、個個飽滿,拿出好久沒有出場的單眼相機,好好地幫它們拍了幾張照片,自己看了也高興:) [...]
March 3, 2017終於三月,春天更近了! 說起來今年的二月算幸運,除了下了幾場雪,整體而言溫度不像往年動不動就下探零度C以下。甚至,上個禮拜還出現十幾、近二十度C的高溫。滑了幾場「溫暖融化狀態」的雪之外,兒子和我還去湖邊暢快地跑了兩次路跑–堪稱住在新英格蘭這麼多年,二月首例。 就這樣,路跑加上跑步機,二月總共也跑了四十多英里(六十多公里),維持著基本的訓練計畫。 因為生理期休息了兩天,今天天氣又轉冷到零度左右。早上在跑步機上跑了5K後,喝水,吃了一條含鉀與鎂的香蕉和一顆水煮蛋,補充熱量和修補肌肉所需的蛋白質。 說到生理期與跑步,透過許多研讀發現:一般醫生(尤其西醫)都會告訴妳,生理期時當然可以運動(當然,倒栽之類的瑜伽動作不鼓勵,原因妳可以想像)。這時,子宮不忙著準備孕育,可以空出來做其他的事,包括跑步。甚至,這時雌激素和體黃素都是最低的,是女性一個月裡身體最接近男(雄)性或中性的狀態,很多女性跑者就是在這時跑出最好的成績。然而,這時子宮也忙著分泌前列腺素以刺激肌肉收縮,好釋出子宮內膜,這些收縮是導致經痛和不適的主要原因,好消息是,跑步時腦分泌出的腦內啡(氨基酸Endorphins)有鎮痛效果,可減輕經痛;當然,或許也有人如我,生理期第一天特別疲倦,嘗試跑過幾次後發現經期因而明顯減輕、縮短;因此,我通常選擇休息兩天。如果妳選擇在這段期間繼續運動或正逢比賽,別忘了失血時,你也失去鐵和血紅蛋白,身體輸氧和其他營養物質到肌肉的能力會降低,較容易脫水,所以這時補充水份和富鐵食物更是重要。總之,身為女性跑者,你對自己的身體最敏感最了解,傾聽她,做調整,好好照顧就對了。 *** 今天也是海奕學校數學隊校際比賽的日子,這次輪到別校主辦,車程加賽程,得比到下午近六點才返校。 時間充裕的一天,不免想,給他做份什麼營養點心好呢? 最近實在很喜歡做各式飽含營養質的能量塊/條(Engergy Bars),工作告一段落後,上網搜尋,找到了這份「果仁混和燕麥條」(Trail Mix Granola Bars)食譜,(「Trail Mix」這個字不知該如何翻譯最適當,搜尋時,有一個字典網站竟把它譯成「道上混」,也太傳神了!) 這份點心混合堅果、乾果、燕麥、花生醬…不但營養飽滿,且不用烤,只需把所有材料調和、冰冷後切塊就可以了。吃完午餐,馬上開車到鄰近超市,備足所有食材。因為是自己吃的,所以儘量買全天然有機的材料,雖然多花了一點錢,但比起平常買市售的granola bars,品質營養好一點的,小小一條動輒就一、兩塊美金,而自備的這些材料可以做一大堆,算一算還是物超所值,最重要的是吃起來更安心。 攪拌加熱蜂蜜、花生醬和椰子油時,屋子裡花生醬香氣四散,一邊聽著公共電視台對美空軍少校瑪麗·詹寧斯·黑加爾(Maj. Mary Jennings Hegar)的精彩訪談。 曾獲頒「紫心勳章」的黑加爾是空軍國民警衛隊(Air National Guard)的直升機飛行員,2009年在阿富汗作戰時因被擊落而開火反擊,在地面戰鬥中手臂負傷,但當時美國防部並不承認女性的地面作戰經歷,以此為由無法賦予她們作戰領導的職位,黑加爾與其他女軍人聯合力爭下,美軍終於解除女性參與地面作戰的禁令。聽起來很堅強獨立的黑嘉爾把這些不凡的經驗寫在新書《Shoot Like a Girl》裡。 材料(十二塊): 1/2杯蜂蜜 3湯匙濃滑的花生醬 1湯匙椰子油 1茶匙香草精 3/4杯生燕麥 3/4杯米香(crispy rice)或全穀玉米片 3/4杯亞麻子粉 1/2茶匙肉桂粉 1/4茶匙海鹽 1/2杯乾果(我用一半葡萄乾,一半蔓越梅乾,盡量找低糖的) 1/3杯乾果堅果(我混合了烤過的南瓜子和杏仁果) 1/4杯半甜或黑巧克力 做法: 1. 8*8的烤盤鋪上烤盤紙,抹油備用。烤盤紙長一點往兩邊延伸,成可抓握的提手。 2. 爐上以低火熬(或微波加熱)蜂蜜、花生醬和椰子油,攪拌融合後,冷置約五分鐘,加入香草精。 3. 用一個大碗,把剩下的所有材料調和後,拌入融合的花生醬。 4. 倒鋪在烤盤上,用手或鏟子壓均勻,壓平,放入冰箱,冰兩個小時以上或隔夜。 5. 燕麥餅完全冷卻後,從提手處拿出,以利刀切塊,立即食用或放冰箱,當早餐或點心皆宜。 小提醒:為了減少熱量,我第一次只用了三湯匙蜂蜜,兩匙花生醬,冰鎮後,卻發現材料鬆散,無法凝結成塊,雖然散狀的米香混合還是非常美味,兒子放學後抓吃了一杯,但若要成塊切條,食譜份量尤其是蜂蜜還是不能減太少。 [...]
February 10, 2017今年第一個停課日。先生又辛勞地差旅去,海奕和我很習慣兩人相伴,自得其樂,不到中午,我已經輸了幾次遊戲,被罰了青蛙跳和伏地挺身;我們也想著爸爸。 風開始增強,雪綿密狂飄,希望不會造成災害。 過午後,鏟雪車終於出現,但鏟過的馬路很快再度被雪覆蓋,最怕的是溫度急遽下降,雪結成冰,滑溜危險(昨天附近的高速公路就發生了五十幾輛車追撞的意外,路面太滑停不住。) 雪積得更軟更軟了。兒子跟鄰居男孩在零下八度C的綿厚新雪裡又滾又玩,被喊了多次才願意全身溼透地進屋來喝熱可可,吃現烤的櫛瓜紅蘿蔔堅果「超級英雄」馬芬。 可能因為是冬天,天冷加上長時在家,整天老想著吃的,稍一不自制,難免隨手亂抓零嘴解饞,大部分店裡買的餅乾或麵包,澱粉熱量高過其他營養質,一時滿足和增肥之外,營養有限。研讀食譜,做些營養的點心,既可以滿足自己和剛放學飢腸轆轆的青少年,且無罪惡感,滋養身心。 今天烤的這些馬芬食譜參考自“Run Fast Eat Slow”一書,叫做“super heros”因為它飽含蔬菜,且利用含豐富蛋白質、維他命E與膳食纖維的杏仁麵粉取代一般麵粉。更棒的是,奶油香與杏仁粉綿密的口感下,雖然用了兩杯的胡蘿蔔和櫛瓜,平日不愛吃蔬菜的男孩們吃起來不但沒察覺或不為意,且很喜歡。原食譜用了六湯匙融化的奶油,我把它減到四湯匙,補以兩湯匙蘋果泥,另加入一湯匙亞麻子粉。 做這份馬芬還學到了三件事: 第一,不要怕奶油,尤其對跑者和運動的人,好的脂肪幫你把各種重要的維他命傳送至肌肉裡,讓飽食感更持久。 第二,即使不加任何甜味,這些馬芬也很可口。這一點其實完全是意外,烤好後才驚覺:完全沒看到材料裡的「半杯楓漿」這一行!哈哈。不加甜味我覺得也很好吃,但下一次還是會加一點楓漿以取悅兒子,或者,像這一次,做好後再淋上一點,他一口氣吃了兩個,第二天繼續當早餐也很滿足。 第三(這是做好才上網查的):平日都買A級的楓漿,而這食譜需要B級的,差別在哪呢?原來,據說A級的帶淺楓味,和玉米糖漿做成的合成楓漿味道相似,是消費者習慣和喜愛的原因。而 B級楓漿在季節後收集,帶有更深更粗獷的顏色,更醇厚的楓樹風味,也更黏稠,有更多礦物質。 做一份營養點心竟然可以學到這麼多學問,真是太棒了。 材料: 2杯杏仁麵粉 1杯燕麥片 1/2杯堅果(杏仁、胡桃或核桃碎片) 1/2杯葡萄乾 2茶匙肉桂粉 1/2茶匙肉豆蔻粉 1茶匙小蘇打粉 1湯匙亞麻子粉 1/2茶匙海鹽 3顆蛋 1杯削末的櫛瓜 1杯削末的胡蘿蔔 4湯匙無鹽融化的奶油 2湯匙B級(A級也可)楓漿 2湯匙蘋果泥 1茶匙香草精 12馬芬紙杯 作法(十二個): 1. 烤箱預熱350F,馬芬烤盤上鋪上12個紙杯。 2. 大碗裡,把杏仁粉、燕麥、堅果、葡萄乾、肉桂粉、肉豆蔻粉、亞麻子粉和小蘇打粉和鹽拌勻。 3. 另一個碗,混合蛋、櫛瓜、胡蘿蔔、奶油、楓漿、蘋果泥和香草精。 4. 把乾濕兩材料調勻 5. 用湯匙舀入馬芬杯裡,烤22-25分鐘,表面呈金黃,內餡用筷子試過不沾筷即可。   [...]
September 15, 2016有時,朋友會問,是怎麼養海奕、都餵他吃些什麼,他長得如此又高又好(十二歲,一百六十幾公分,長手長腳,肌肉結實)。 我通常回答,沒有偏方,就是注意他的運動和營養。 除了有空就帶他一起跑步和游泳(常游下來,他的體力與速度越來越好,幾天前,我才剛游完二十二趟,他已霹靂啪拉地六十趟來回),海奕一個禮拜固定有兩次的足球練習,每次各90分鐘,外加一次球賽(今年的賽程,從60延長至90分鐘,且場地是跟成人專業組一樣的大場地,又因為能遞補的隊友有限,因此他幾乎是整場比賽在場上奔逐,一場比賽下來,運動量也很夠。)其他,他也喜歡騎車、騎滑板、冬天滑雪…。 運動的好處真數不盡,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不但讓男孩胃口好、忙得沒時間打電動,一夜好眠,身心放鬆,剩下的一點青少年叛逆的時間和力氣也全都沒了(可見媽媽多居心叵測,哈哈)。 充分的運動之外,當然我也盡量注意海奕的飲食營養,尤其是蛋白質、鈣、纖維等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攝取。 發育快速的男孩,彷彿一隻難以餵飽的小獸,每天一放學就開冰箱找吃的,甚至發現:點心跟正餐一般重要。 烤麵包、馬芬、蛋糕、餅乾等點心之外,我也很喜歡做一些Nutrition Bars(營養條),以全穀的百分之百全麥麵粉或飽含各種營養素的燕麥為底,加入希臘優格、杏仁牛奶、花生醬等含維他命、鈣、鎂、蛋白質的好食材,以及各種蔬果和核果,以彌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而缺乏的纖維。自己做可以控制油脂與糖的分量,剛開始孩子可能嫌這些食物不夠甜、不夠脆,但剛出爐的點心特別香熱誘人,長期下來,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些低糖低脂的營養口感;最重要的是,比起市面買的餅乾零嘴,它們不但營養,且健康安全太多了。 今天做的這份草莓香蕉燕麥營養塊,無油純天然的食材,且加了兩匙奇亞籽和向日葵籽,纖維、蛋白質、omega-3等營養滿滿地。 熬煮草莓醬大約需要10-15分鐘,加上需得等冷卻後,才鋪在燕麥糊上,烤好後也得待冷了才比較好切塊,需要一點時間;除此,材料和作法都很簡單。 材料:(9-12塊) 草莓醬 2 杯新鮮草莓 2 湯匙楓漿 2 湯匙奇亞籽 1 茶匙香草精 香蕉燕麥塊 2杯燕麥(分成兩份) 1 茶匙泡打粉 2根中型香蕉(約一杯) 1/4杯楓漿 1 茶匙香草精 2湯匙向日葵籽 做法: 1. 烤箱預熱至375F (190C),8×8烤盤抹油。 2. 把草莓和楓漿一起,放爐上以中小火熬煮成醬汁,約10-15分鐘。加入奇亞籽和香草精,繼續攪拌煮約5分鐘,也可用湯匙加速把草莓擣成醬狀,之後,靜置放涼。 3. 一半的燕麥倒進果汁機打成粉狀後,加入泡打粉和另一半燕麥,調勻,倒入香蕉泥、楓漿和香草精,全部攪勻。 4. 先把2/3的燕麥糊倒入盤內,用鏟子或湯匙稍微壓緊。倒入草莓醬,不要全倒滿,四周留一點空隙,以避免草莓醬烤焦。撒上向日葵籽後,再把剩餘的燕麥糊鬆垮地鋪在最上層。 5. 烤約30-35分鐘,或至表面金黃,不沾筷子。 6. 拿出烤箱後,冷卻後再切塊,吃不完的放罐瓶中,視氣候,可放3-5天以上(通常,若切成十二小塊,在我們家,大概兩天就被吃光了。) Save Save Save Save Save Save Save Save [...]
September 9, 2016「我不做偉大的事,只是懷著熱切的愛,做好能力所及的每件小事。」 德蕾莎修女的無我犧牲無與倫比,卻足以自我惕勵:如一隻季末仍勤奮採蜜的蜂,用心把眼前的每件小事做好,即使它們看似不刺激無新意;然而當疲累的家人一踏入家門,有一餐熱騰的晚餐等著他們;當孩子在妳的照顧之下,一天天健康而安全地成長;當所有的零碎無奇灌溉出一棵棵茁壯的樹、一份份安穩的性情,那時,所有被切割的時間都將化零為整,成為一份恆久的價值;而若能趁孩子午睡時讀幾頁喜愛的書、利用他去踢球時散個步,不論時間再緊迫忙亂、周遭聲音再負面阻擾,堅持照顧自己的身心、捍衛呵護心底那個夢想,不知不覺地,當一個母親餵養了全家,她也強壯了自己。 午後,當我打開冰箱,拿出一盒雞腿,以迷迭香、橄欖油和醬油醃製後,回到書桌前繼續寫字;洗衣機前,當我從兒子待洗的褲子口袋裡翻出一張可愛的手繪小圖;當我為即將進門的家人烤著香蕉巧克力馬芬點心時,聽著一首首鍾愛的歌曲;等著爐上的燉肉熟嫩時,順手讀兩頁《紐約客》或幾段莉迪亞.戴維斯──世界可因一個小廚房而覺局限窒息,也可因幾本書而無垠。以愛餵養一個家庭,還有什麼是比全職母親兼家庭主婦更令人滿足的職業呢? — 《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購書請至: 遠景 博客來 誠品 TAAZE [...]
April 8, 2016喜歡吃司康,又怕巨量高熱量的奶油,這份香蕉巧可力司康食譜正合我心。用100%全麥麵粉、希臘優格、楓漿和兩匙奶油,乾淨不油膩,也不會甜得要命,而優格給予的綿密口感,比較像爽口的麵包。 「為你烤了點心歐,」跟週五放學後要練樂團和足球的兒子說。「歐,媽媽你最好了。」立刻收到少年的擁抱與親吻,這樣也算是個有心機的媽嗎?XD 食譜,也是在這裡讀到猴子吃香蕉的故事:http://amyshealthybaking.com/blog/2015/09/27/clean-chocolate-chip-banana-bread-scones/ [...]
March 19, 2016拍完新書最後一張食譜照片「甘薯、羽衣甘藍與煎蛋」。誰知有一天我的散文集會附食譜,人生真是充滿各種可能性。 「媽媽,你應該放自己一個月大假,好好休息,喜歡的話,整天看書也沒關係。」跟海奕說我的書稿交出去了,他很為我高興並如此建議。 乖乖聽話地暢讀小說、猛追新一季的《紙牌屋》,跑步、練琴、煮飯買菜洗衣、來來去去接送小孩之外,這兩天我還狠狠地刷亮了幾個鍋,洗收起冬衣。 今天一早烤了條草莓麵包,一半送朋友。第一次做這個綿密如蛋糕的麵包,簡單的材料與做法,飽滿的新鮮草莓,若知會這麼好吃,應該一次做兩條。 兩個女人和一個小女孩愉快午餐後,去接海奕時,學校門外的玉蘭花樹下,番紅花盛開在陽光裡。 非常好吃的草莓麵包(參考自Saveur) 材料: 無鹽奶油,以塗烤盤 1杯中筋白麵粉,多一點以灑在烤盤裡 1/2杯中筋100%全麥麵粉, 1/2茶匙泡打粉 1/2茶匙肉桂粉 1/4茶匙鹽 1/2杯糖 2湯匙蜂蜜 2湯匙植物油 2湯匙蘋果泥 2顆蛋 2杯切碎的草莓 1/4杯草莓醬(若喜好) 作法: 1. 預熱烤箱至350F/177C,(9″ x 5″ x 2¾”) 烤盤塗油,撒點麵粉。 2. 麵粉、泡打粉、肉桂粉和鹽攪勻。 3. 另用一個碗,混合糖、蜂蜜、植物油、蘋果泥和蛋。 4. 把乾的和濕的材料混在一起,拌入草莓。 5. 倒入烤盤,如果加草莓醬,用刀子把醬攪拌進去。 6. 烤55-60分鐘,或至表面金黃,筷子插入不沾筷。 7. 拿出,靜置30分鐘後切片。 [...]
March 15, 2015早餐馬芬–馬鈴薯絲壓在盤底,先以400F烤約10分鐘,拿出後加入火腿和喜愛的蔬菜(番茄、洋蔥、蔥、青紅椒…皆可),再淋上奶蛋汁,鋪上起司, 重新放進烤箱,以350F烤約20分鐘或金黃即可。澱粉、蔬菜到蛋白質等主要營養素都有了,配上咖啡和水果,就成了一份營養美味的早午餐,海奕連吃了四 個,摸摸小肚,滿臉滿足 🙂 [...]
March 13, 2015晚餐的主菜做墨西哥捲餅(Burritos)–把煮熟的雞胸肉絲,酪梨、番茄、香菜(芫荽cilantro)和起司絲,用墨西哥薄餅 (tortilla)捲起,折合處朝下,以平底鍋煎2-3分鐘,翻面同樣再煎成金黃酥脆。吃時筷子刀叉全省了,拿著吃就行,營養又方便。「餐廳的水準,但更健康。」—家人評語。:) [...]
March 11, 2015雖然不時貼食圖,卻是個完全不會做大菜的人,至少目前,完.全.不.會,偶爾戰戰兢兢地做一桌中式年菜,廚房如戰場,鍋盤橫陳,刀鏟齊飛,差點嚇壞從沒見過這種偉大場面的公婆。 和兒子的兩人晚餐,就簡簡單單地炒盤蔬菜炒麵,煎點自己包的鍋貼,熬鍋香菇雞湯,也吃得挺舒適的,果然清簡才是本色,吃飽就是王道:)。 Photo by Chiuying [...]
November 8, 2014Homemade Banana Oat Greek Yogurt Muffins. 週末的早餐:巧克力、覆盆子和花生馬芬+炒蛋+咖啡+綜合水果。 各種馬芬食譜中,這是我最喜愛的一份,只需五項主要材料:兩杯燕麥,兩條香蕉,一杯希臘優格,兩顆蛋,兩大匙蜂蜜,11/4茶匙發粉,1/2茶匙蘇打粉,攪打時調粉會有點厚重,可以暫停幾次稍微攪拌鬆動一下,攪好後視個人口味,可拌入巧 克力、花生醬或水果(今天三種都做了),做成十二個馬芬,以400度F烤到金黃(15-20分鐘)。完全不用麵粉、糖或任何油脂,吃下去,身體可以感到那份乾淨與輕鬆。 窗外的樹葉逐漸掉光了,陽光毫無阻礙亮晃晃地灑在餐桌上。早餐後,先生看著兒子做數學,時光靜靜地漫遊。 [...]
November 6, 2014Homemade Honey Wheat Bread 晚上約八點,做完所有功課的兒子來到我身邊:「媽媽,我們來做點什麼吃的吧,」發育中的男孩,對點心尤感興趣。 母子倆量粉,揉麵糰,連麵包機也省了,完全手做,邊做邊聊天。 「記得我小時候去xxx(一家披薩義大利麵餐廳),他們都會給你一塊小麵團玩嗎?」兒子捏掐著柔軟的麵糰說。 我點點頭,跟他說,接下來發酵要一段時間歐,可以等嗎? 「沒關係,我可以等,一定要等嚐一口這自己做的麵包才去睡。」 他去洗澡,聽有聲書,幾次來察看一下漲了兩倍的麵糰,讚嘆一兩句。 一個鐘頭又二十五分鐘之後,我們端出了一條熱騰騰的「全麥蜂蜜麵包」。內綿密外酥脆,蜂蜜微甜和麵包的麥香飄在夜的廚房裡。兒子說得一點兒沒錯,是一份完全值得等候的滋味。 [...]
October 26, 2014週末的早上,時間比較充裕,我總想著,來嘗試做點什麼不一樣的早餐。 這個禮拜,選了兩份迴然不同的食譜,做了兩道完全不同的早餐。 周六,以麵包、蛋汁、起司和火腿焗烤成鹹馬芬,搭配草莓、水梨和橘子等水果。 週日則再度做司康,這次做的是充滿秋天味道的蘋果肉桂口味。每次光顧這裡的星巴克都被他們櫃裡那些外酥脆內鬆軟的司康吸引,但仔細一看,光一個,熱量就高達四百卡以上,跑步至少要跑個七、八千公尺才能消耗掉,叫人不免又愛又恨。 自己動手做低熱量的skinny版,一貫少油少糖,並加入許多新鮮蘋果,雖然少了一般司康使用大量奶油的酥脆,但清爽健康,美味無罪惡感。搭配先生調的大杯南瓜蛋酒拿鐵,秋天的香味更濃了。 連續下了幾天雨,週末天氣終於轉晴了,做完早餐,出去玩囉。 週六的早餐:麵包碎片、巧達起司、火腿、巴西里和蛋奶汁,一層層地,融烤成一份好滋味。 Easy breakfast casserole 週的早餐:蘋果肉桂司康+南瓜蛋酒拿鐵。 Homemade Apple Cinnamon Scones + Pumpkin Eggnog Latte [...]
October 16, 2014我們全家都很愛花生醬,這裡學生很流行的花生&果醬(PB&J)是海奕常帶的三明治。 今天用在附近有機超市買的現磨花生醬,做了這個花生醬巧克力餅乾塊,給兒子放學後當點心。 愛烘焙,但很怕那種寫著落落一大堆原料和步驟的食譜;這些餅乾塊的原料和做法都很簡單。 除了半杯花生醬和兩匙半甜巧克力(若喜歡甜一點可以放多一點巧克力),只需調入一杯100%全麥麵粉、一杯燕麥、兩匙紅糖、半杯牛奶(我用杏仁奶,都無妨)、一小匙香草精和小蘇打,再掐一點點鹽放進去,調和就行了。餅乾糰會有點乾,可以用手把它換入8×8的烤盤,稍微壓平,然後放入預熱過的烤箱,以350F烤18-20分鐘。烤成金黃後,拿出,冷置後切塊,視切的大小,我切成十二塊四方形的餅乾。用手混調所有材料,全程從做到吃不需30分鐘,若是用電動攪拌器肯定更快,吃不完的(若有^_^)放冰箱可以放好幾天,隨時隨手抓一塊當點心,無油,純天然,方便又營養。 Peanut butter Oatmeal Bars [...]
August 28, 2014為前青少年做的營養早餐—燕麥花生醬馬芬。 半杯全麥麵粉,半杯燕麥,一杯香蕉泥,兩大匙蘋果泥,一大匙半甜巧克力,一大匙紅糖,一杯牛奶,加三大匙無糖花生醬,完全不需其他油,以華氏350度烤18-20分鐘。花生的香味,果泥的柔綿,另一個值得收存的食譜。 Homemade Oatmeal Peanut Butter muffins. No any other oils, but still soft and fluffy. 食譜(做成18個): 1½ cups all-purpose flour (這裡是用白麵粉,我用的則是100%全麥麵粉)1 cup old-fashioned oats(燕麥)1 tsp. baking powder(發酵粉)½ tsp. baking soda(小蘇打)½ tsp. salt(鹽)2 tbsp. applesauce(蘋果泥)¾ cup light brown sugar(紅糖)2 large eggs(蛋)1 cup mashed banana (about 3 bananas)(熟香蕉)6 tbsp. creamy peanut butter(我用有機無糖花生醬)1 cup low-fat buttermilk(我用脫脂鮮奶) Photo by Chiuying [...]
May 22, 2014photo by Chiuying 先生出差時,母子倆飲食相形簡單,或煮份義大利麵,或給兒子做份營養的三明治,自己下碗麵;或是煎點事先包好冷凍起來的鍋貼,炒個青菜,煮點湯;逢週末有時更簡便,披薩配電影或卡通——幾集「湯姆和傑利」或「蠟筆小新」,足以讓母子倆大笑幾場,有助消化。 今晚自製的「兒童餐」–烤雞肉串,烤香脆甜薯條,水煮玉米,完全是手指餐,連筷子刀叉都省了:)。 [...]
May 22, 2014Photo by Chiuying 住家附近去年夏天開了一家全美著名的有機超市,除了新鮮蔬果、各式有機食品,開放式廚房並每天提供熱騰的早、午、晚餐、沙拉吧,還有各式烘培食品,是我日常流連的地方。購物之外,也認識了許多新奇營養的食品,藜麥(quinoa)就是其中一種。 藜麥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Quinoa這個字有母親的意思,是一種有幾千年歷史的印加作物,因為含極大極佳的營養質,被稱為印加黃金,歐美人近來視之為神奇食品。除了含有九種人體必備的氨基酸,藜麥是鈣、鐵、鎂、鉀、鋅、維生素B、A、E的豐富來源,擁有人體所需的完全蛋白質,而且比白米、薯類、薏米及糙米等的蛋白質多四倍。藜麥高含量的錳跟鎂,可以促進身體裡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免疫系統及血糖的調節等等;聯合國大會把2013年宣布為「國際藜麥年」。 這樣的營養聖品怎能不叫人好奇?在有心人士熱衷開發之下,藜麥的食譜多彩,除了單純當米飯一樣食用,也可做成各式早餐粥或沙拉,昨天找了一個喜歡的、正好家裡都有食材的食譜,第一次做了藜麥沙拉,鬆鬆輕輕的很爽口。 食譜(參考Allrecipes): 一杯藜麥 兩杯水 1/4杯特級初榨橄欖油 2顆萊姆 2茶匙蒔蘿粉 1茶匙鹽 1/2茶匙紅辣椒籽 1 1/2茶匙櫻桃番茄切半 一罐(15盎司)大紅豆,稍沖水瀝淨  5根蔥切碎 1/4杯胡荽切碎 鹽和胡椒少許 做法: 1.藜麥加水放鍋裡煮沸,關小火,蓋鍋,燜煮到水完全被吸收,蕎麥熟透,涼置。 2.把橄欖油、萊姆汁、蒔蘿粉、鹽和紅辣椒籽放碗裡調和。 3.藜麥、番茄、大紅豆和蔥拌在一起,倒入調汁,攪拌入味,撒上胡荽,鹽和胡椒。立刻上桌,或者放冰箱冷卻,隔天更具風味。 [...]
April 14, 2014Homemade Apple Peanut Butter Snack Bars 這份點心是媽媽做給幼童吃的,以單純天然的材料,給孩子營養和乾淨一點的食物,很喜歡這樣的飲食觀。 這些無澱粉,無精製糖,清爽的迷你小餅做起來一點也不難,整塊烤好後切成小四方型,吃不完的裝進點心罐裡,當點心、早餐、零食、宵夜...都很棒。我甚至把honey減少到只有1/3cup,並外加一把覆盆子(藍莓也可)。這裡是食譜,enjoy it!Makes 9-16 bars, depending on what size you cut them2 cups rolled oats1 cup shredded apple (one medium apple)1/4 cup peanut butter1/2 cup honey2 eggs1/2 teaspoon cinnamon1/2 teaspoon pure vanilla extractPreheat the oven to 350 degrees. Grease a 9×9 baking dish and set aside.Combine all ingredients in a medium bowl and mix well. Transfer the mixture to the baking dish and use the back of a wooden spoon or a spatula to press it down evenly.Bake in the preheated oven for 20 minutes, or until the edges are just barely browned. Allow to cool before cutting into squares. [...]
February 5, 2013Photo by Chiuying Lu 手上正好有兩根熟透的香蕉,下午烤了「香蕉燕麥巧克力馬芬」。 作為一個家庭主婦,烹煮烘培時我喜歡去蕪存菁,把眾家食譜改成自己理想的健康版本,這些馬芬也是,低脂低糖低熱量。 家裡向來以全麥製品為主,幾乎從不吃白麵包、白飯或馬鈴薯,兒子出生以來一直是這樣飲食,久了也很習慣全穀類的口感。這個點心,雖然大多食譜建議用全麥和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混合,我還是決定用百分之百全麥麵粉,加上純燕麥,然後用蘋果泥取代油,加上半甜巧克力、低脂牛奶、並加上一小匙亞麻子、無脂希臘優格和一點肉桂粉…,非常營養,而且把一個馬芬熱量控制在130卡之內,原本擔心吃起來會有點乾,結果綿密鬆軟,好吃極了。兒子放學後,做功課前,他的配牛奶,我的配咖啡,母子聊聊這天學校的事,短卻甜美的午茶時間, 為新的一週加油。 下面是調整過的參考食譜,因為讀起來很簡單,就不翻成中文了: makes 12 muffins:1 1/2 cups whole wheat flour1 cup rolled oats1/2 cup brown sugar2 teaspoons baking powder1 teaspoon baking soda1/2 cup semi-sweet chocolate chips1 teaspoons flaxseeds2 large eggs1/2 cup unsweetened applesauce1/4 cup skim milk1/4 cup non fat Greek yogurt (prefer原味或香草)1 cup mashed banana (熟透更甜)1/4 teaspoons cinnamon powderDirections:Preheat oven to 400 degrees F (200 degrees C). Grease 12 muffin cups or line with paper liners.Stir whole wheat flour, rolled oats, sugar, baking powder, baking soda, flaxseeds and chocolate chips together in a bowl. Make a well in the center. Whisk eggs in a separate bowl until frothy; mix applesauce, skim milk, yogurt, cinnamon and banana into eggs. Pour moist ingredients into well made in dry ingredients; stir just to moisten. Batter will be lumpy. Fill prepared muffin cups about 3/4 full. [...]
November 18, 2012星期天早上,可以悠閒地、不急著早起。醒來後,我躺在床上讀了兩章好看的小說,感受冬陽飽滿地照在每一扇窗上的明亮。 週日早餐烤了香草核桃燕麥派。一直很喜歡燕麥的營養,除了燕麥餅乾,最常的是把傳統的生燕麥(Old Fashioned Rolled Oats)加牛奶和一點紅糖,熬煮成兒子很喜歡的燕麥粥̆;從來沒試過拷成派。 從一位馬拉松跑者的部落格上看到這個食譜,所需的材料:核桃、奇異子(Chia seeds)、優格(我用希臘優格)、杏仁牛奶、蜂蜜、蛋、小蘇打粉,香草精…,正好家裡都有。 烤好的派後,單吃或塗上喜愛的果醬,非常美味而且營養百分百,家人都很喜歡。 香草核桃拷燕麥(Vanilla Pecan Baked Oatmeal) 材料 2 杯傳統生燕麥 1/2 杯切碎的核桃 2 大湯匙奇異子(chia seeds) 1 小湯匙小蘇打 4 盎司蜂蜜希臘優格 1/2 小湯匙香草精 1 1/2 cup 無糖香草杏仁牛奶 2 大湯匙蜂蜜 1 顆蛋 做法 烤箱熱至華氏 350度 混合燕麥、核桃、奇異子和小蘇打。 加入優格、香草精、杏仁牛奶、蜂蜜和蛋,充分攪拌在一起。 倒入一個抹少量油 8-英吋的四方形拷盤,放入烤箱烘拷約四十分鐘。 冷卻後,塗上果醬、或藍莓、草莓或香蕉等新鮮水果,即成一道美味的營養早餐。 你可能對下列文章也會感興趣: 我的五種黃金零食 [...]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