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Family 家庭

極地裡找到光

作為一個重複的經驗比全新的還多的大人,孩子成長過程中種種新鮮的「第一次」,總讓我興趣盎然。看著一個小生命在各種「第一次」的涵養下,慢慢成長,成為他就是他,而非其他任何人,是育兒過程中最神奇的一部分。

許多第一次,像春天初綻的花朵,令人愉悅驚喜:嬰兒的他,第一次看到窗外飄雪時閃亮的眼睛;幼兒時第一次目睹火車從面前疾駛而過、飛機起飛時的目不轉睛;第一次拿掉單車學習輪的驕傲表情;當然,還有他第一次跳水,第一天上小學,第一次注視著侍者把香草奶油澆入滾燙的舒芙裡,嚐一口後,對侍者舉起大拇指滿足讚許;第一次試吃高達乳酪,拿起一小片,嗅一嗅,咬一口,「嗯,很好吃耶。」臉發亮,從此那奇特煙燻的起司成為他的最愛之一。

有些第一次,則像迅不及防的雷電,讓他和大人都措手不及:他第一次跌倒撞地,額頭瞬間冒出觸目驚心的大膿包;看他吃下第一口成人的食物,我的複雜感觸—-那向來只吃奶水的純淨胃腸,從此受世俗污染,一去不復返。然後,他第一次看到動物互相廝殺的紀錄片,第一次看到寵物死亡,聽到「霸凌」,「自閉症」,第一次發現同學的父母離異了…..。

人生如快速班車,不斷往前。孩子累積著人生經驗的同時,現代父母一路幫他遮掩不該看的,捂耳不該聽的,選書、選電影、選電玩、選旅遊地、選新知識,努力地種花植樹,想為他植出一幅最安全美麗的風景。因他熱愛搖滾樂,他的父親從幾百首音樂中,過濾掉色情暴力不堪的歌詞,選出出數十首時下最熱門、適合他心智的樂曲。

然而不論如何過濾,總是有漏網之魚,不論如何拖延抵抗,依然抵不過現實的巨獸,他從周遭、玩伴之間、學校帶回來的字彙與訊息開始讓人咋舌。幸好孩子的心思到底跟大人不同,有些經驗,你瞋目結舌,他一派不在乎,如風吹拂,一覺醒來全不記得了。有些經驗,你說沒事沒事,他好似風雲變色,惦記數日。

至於無菌世界,就像海市唇樓,不健康也不可能,就讓他在適度的守護下,以自己的心智和方式,去解釋世界,去成長。

Read More

足跡


「清晨在另一個城市醒來,進當地公司處理一些事,中午搭上回程飛機,到家後去接兒子下夏令營,不到五點鐘,全家已經在海邊,讓人無法抱怨的一天….。」赤足踩在細沙裡,商旅數日回來的先生跟友人形容著他的一天。雖然不是每天都這樣悠閒,他總是盡量安排,把握每個與家人相處的時刻。

眼前,浪裡的孩子早已全身濕透;一個紋路罕見的貝殼、一隻斷臂的小龍蝦、一隻幾乎透明的小螃蟹…..,他不時把尋獲的「寶物」帶上岸,張開手跟一旁亮著眼的小孩們分享。

沿著沙灘走,平靜的日子,無聲的足跡,惟有記憶乘著日落的翅膀,悄悄降臨。

安心遠行

送先生去機場,歸途路經書店,母子倆一頭栽進書海裡。悠揚的樂音,引人入勝的文字,偶而兒子抬頭,給我一個甜美的笑,下午時光安靜而豐盈。親愛的你,請安心遠行,一如以往,我們會照顧自己,在這裡等你。

麵線

每年回台灣,父親和奶奶會幫我準備金門麵線帶回美國。兩斤就好,我總說。我把它放冰箱,一小把一小把煮成湯麵,每一提筷子,都可以嚐到家鄉樸美的滋味。

兩斤麵線吃完,一年過去,回家的時間也到了。

今年趁新鮮,我把麵線分給好友鄰居張姐,以這一點小東西謝謝即將搬家的她把一臺曲棍球台送給兒子。

遙遠的新英格蘭,因此有兩戶人家,麵線飄香。

Table for two.

太魯閣旅館餐廳的戶外陽台上,這是我最鍾意的位置–一個緊臨著花圃山林,綠樹下,小而安靜的理想位置。

夏日裡,本地客人大多怕熱要求室內的座位,喜歡外頭空氣和風景的我們則一貫被帶領到四人大桌,因此我只能遠遠地想望著這個小巧的座位。一對外國夫婦吃完早餐後,一位單身短髮女子接著坐下,一邊用餐,一邊低頭寫著某種札記。陽光穿過林稍,溫溫地落在她的髮上。

或許我想望跟她一樣,獨自在這樣有風的樹陰下,讀點書,喝杯咖啡,靜靜地與自己相處。

或許我想跟另一半,一起坐在那兒,興高采烈地聊天,一如我們平常;或不說話,只是聽群飛鳥鳴,風吹山林,或更仔細點,聽見山泉淙淙。

「Table for two, please. 」我喜歡有孩子作伴,也喜歡一個可以與心愛的人共享,一個可以獨處的,溫暖角落。

A breakfast spot in the Taroko Gorge, Taiwan.
Photo by Chris Heitmann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