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孩
這幾天,兩個男孩的故事縈繞在我的腦海。
新聞網站大肆報導著華裔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返台參加哥哥的婚禮。這位因其所設計的禮服受到美國第一夫人青睞,在競爭激烈的紐約設計界闖下一片天的年輕設計師,一如在許多在國外出名、出身台灣的人,被媒體喻為台灣之光。
讀到這位設計師的成長背景,很難忽略那位在他背後支持的母親。當吳母談到兒子五歲就跟她說,長大要當一個designer,她如何看到兒子在台灣教育下的不快樂,帶他出國尋找更適合的就學環境。吳母沒有像許多觀念傳統閉塞的父母抑制男孩玩洋娃娃的興趣,反而協助兒子,讓他的才華得以盡情發揮。平順的表面下,相信吳季剛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也有許多不為人知、被外在質疑的辛酸和困難,但從這位理著光頭,笑容靦腆,形容自己是“住在年輕身體裏的老靈魂”的一流設計師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專業,對自創品牌的信心,以及對設計的熱情。
Chiuying
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議題啊。 Malcolm Gladwell ("Blink“和”Outliers“..作者)的調查結果:一個人一輩子要master某項技藝或才華,至少必須持續練習十萬小時以上。問題是,十萬小時之外,一個人還有多少時間精力去發展別的長處或興趣呢? 另外,做父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期待的陷阱,當我們不計一切地督促小孩去成就某事,除了個人和社會的壓力,是不是多少也為了填補自己父母當年的遺漏?問題是,當我們還沒釐清這些時,孩子已經沒有毫無選擇地隨著洪流捲滾.... 阿格西的自傳”Open“, "his hatred of tennis, his failing body, the demons that he harnessed to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