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books書

Too Much Happiness

Paradise Bird (Photo by Chiuying Lu)

我把音響開得很大聲,整個房子都可以聽到Ashley Monroe的歌聲。很久沒有聽到這樣好聽的鄉村女歌手唱歌了(其實,根本是,很久沒有聽鄉村歌曲, period。)Ashley Monroe的嗓音、情感、旋律、節奏兼具,是那種一聽就知道會流行的歌。幾首快歌,讓人一陣開心,忍不住隨之起舞,一邊跳,一邊到廚房給自己泡一杯咖啡,然後繼續旋轉,舞蹈,回到書桌前,繼續寫字。

尋常的冬天日子,天空灰濛一片。一貫去跑步後,轉到圖書館還借一堆書,跟熟悉的館員哈拉幾句,借回幾本給兒子的,幾本給自己的書。一堆書中迫不及待想翻的是Alice Munro的「Too Much Happiness」;其實更想借的是她最新的短篇集「Dear Life」,先前網上讀了其中一篇叫「To Reach Japan」,講一個女詩人在生平第一場文學派對上喝醉了,被一個男專欄作家拯救,後來帶著小女兒穿越加拿大,走向完全無法預期的旅程….,之後就很想趕快看書中的其他篇;但鎮上的圖書館,完全是安靜的小鎮步調,進新書的速度跟極老的老人散步一樣緩慢,就算進了一本,也得排隊排很久才輪得到。又想,新舊何仿,新書總有一天會變成舊書,趕流行有時不過是對資訊招架無力的焦慮徵兆之一罷了。

Too much happiness,太多快樂,望著手上的書:可能嗎?快樂如何衡量?什麼是太多,什麼是不夠?日子太平安,太順利,太多快樂,是不是真的會讓人隱隱有點不安,害怕某場未知的災難正潛伏其下?或者,人的不安於室,足以攪動一池春水?Alice Munro善說日常男女的小癡執奇僻,形容自己筆下女性:「乏味、單純、(卻又)神奇、深不可測」。我喜歡讓人好奇的故事,我喜歡讀Alic Munro的女性,她們不需為自己解釋太多,無由地(或看似無由地)生活、外遇,做蠢事,至於代價,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尋常的日子,有各種可以拿來煩心的貪嗔癡,也有各種小歡喜的原因,回首時,不過是一段段小小時光,旦夕之間,已成雲煙。但因為一首讓人起舞的歌,一篇掙脫梏桎的短篇,時間停格,別具意義。

冰冷中的溫暖–Shaun Tan繪本

lost and fun

澳籍華裔Shaun Tan(陳志勇)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插畫家,這位從小喜歡畫恐龍、機器人和太空船的畫家作品不算多,最有名的應屬獲得二零一一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The Lost Thing(迷失之物),講一個男孩在海邊發現一個走失、紅色巨大、如壺如章魚的東西,照顧幫它找到歸處的故事。

陳志勇的繪風充滿工業科幻想像,但內容帶著淡淡的哀愁,讓人深思,是那種〇到九十九歲讀者都會感動的作品。

除了「迷失之物」,他的繪本選集Lost & Found(失物招領)中,還收錄了一個叫「紅樹」 (The Red Tree) 的故事,一個女孩早上起床,鬱鬱無望地展開一天(Sometimes the day begins with nothing to look forward to….),最後因為一片小小的靈活的紅葉(but suddenly there it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bright and vivid quietly waiting….)世界驟然改觀了。圖由孤獨冷酷的世界到發現一絲小紅葉的溫暖,讓人不禁微笑。

這本書是先生送我和兒子的聖誕禮物之一,去年全家一起看了「迷失之物」短片後,他就把陳志勇的作品記在心裡。和家人同樣喜歡某個東西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音樂,更教生命課題–讀「Piano Lessons: A Memoir」

過完聖誕節,和家人一如往常南下佛州避寒,跨年之間的海邊公寓裡,我完全沈浸在兩本精彩的非文學英文書裡,如向良師請益般,獲益豐盛,覺得給了自己兩份極佳的新年禮物。

無意中發現的《鋼琴課》,是澳洲鋼琴家Anna Goldsworthy回憶從九歲起,拜蘇聯籍鋼琴老師Sivan女士為師,一場十幾年的師生情誼。Anna詳紀上課內容,隨著年紀在練習和詮釋作品上遇到的挑戰,上台表演比賽的經歷,一直到離開老師羽翼,成為一位成熟獨立的鋼琴家。Sivan老師作育無數傑出鋼琴家,視鋼琴如生命,對音樂的愛與熱情,透過對每位作曲家個性與作品深入而人性的詮釋,善喻精辟的教導方式,不只分析指法、踏板和演奏技巧,更以無盡的耐心與熱情,教導學生愛音樂,愛生命,追求成為一個仁慈美好的人的生命課題。這是我讀過最感動和受益的一本鋼琴書。

隨手翻譯Sivan老師精彩的授課語錄:

關於作曲家:

巴哈當做你的每日糧食,你一定能成為一位傑出音樂家。每個星期一定得學一首新的前奏和賦格曲。

莫札特絕對是天才,不僅如此,他就是音樂。天之嬌子,完全,完滿。

貝多芬需要鋼鐵般的手指,強大主動的態度;而同時,貝多芬的音樂充滿了溫暖與美,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愛的可能性,他是一個滿懷愛的男人,天賦藝術的天才,他要的是愛與支持,但沒有女人愛他,從來沒有,沒有母親的愛,沒有女人的愛,無愛的人生,只能夢想。他充滿挫折感,同時又是一位鬥士,無時無刻不在抗爭,與自己抗爭,有時甚至與整個世界抗爭。

舒伯特是最偉大的歌曲作曲家。莫札特是歌劇,但舒伯特全是歌曲,為什麼?因為歌曲如此親密,每首歌都是私己的。舒伯特從不撒慌,他活在他的音樂裡:他的整個世界,所有愛,一生,全在裡面。當然,說謊者無法彈鋼琴,不可能,我們可以掩飾語言,但掩飾音樂,不可能。舒伯特的音樂,就像打針一樣,裡面有那麼多甜蜜,但同時也有一些黑暗。

蕭邦:鋼琴是他最好的朋友,不只如此,他對鋼琴傾吐所有秘密,完全信任它,毫無防衛抗拒。你不能錯過蕭邦音樂的任何細節— 即使是一個空白處,一個歇息,一個呼吸。

李斯特:深富哲理的作曲家,但總是忙著探尋這三個問題:愛、生命與死亡。

拉赫曼尼諾夫:慷慨,有教養,自立,音樂裡總是有鈴鐘:不僅教堂,馬車,還有生命之鐘。非常正面的作曲家,健康平衡的音樂,充滿療癒力與贈與。

蕭士塔高維契:尊嚴的象徵。你能想像跟千百人生活在同一個公社裡,卻完全孤獨是什麼樣子?

 

關於彈奏:

音樂不只是在對的時間彈出對的音符,消化才是最重要的,消化音樂是個巨大的功課,但回饋之大,讓生命極具價值。

只有先想像聽到第一個聲音,然後你才能放鬆,唯有放鬆你才能真正聽到第一個聲音,專注在那個聲音上,去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拇指是手放鬆的關鍵,手的領航和主導。我們直覺用拇指去抓攫,結果像剎車一樣停滯,鋼琴彈奏的流暢性決定於放開,信任你的手。

用耳朵彈奏,「看的耳朵,聽的眼睛,清楚的心,溫暖的思考。」

 

關於表演和比賽:

舞台必須像家中的另一個房間。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在贏:音樂不是運動,比賽的目的跟運動相反,在於有機會去分享你的音樂,你的眼界,你的熱情。

把音樂當成運動比賽是極大的錯誤,絕對不行。當然,你必須尊重他人的觀點,否則就變成偏頗,失去了音樂性,但永遠不要仰賴比賽,比賽另一個危險的原因在於,它是大量製造生產的培養皿,讓你為了取悅別人而活,「如果你一味地取悅每個人,不自覺地就會變成一個機器人,或迷失在叢林之中。

 

關於才華、音樂與人生:

刻薄的人不可能成為音樂家。真正有才華的人永遠不斷在學習,開放的心胸是才華的第一個徵兆,之後,生命就會像一扇神奇的門打開。

我們的生命是如此豐盈,因為我們總是被酬以快樂。

聆聽的自由全靠一件事:完全了解你在做的事,唯有如此,你才能自由創作出任何喜歡的東西。

 

Anna生長在一個音樂藝術涵養深厚的家庭,祖父也彈一首好琴,父親是名作家,學琴過程中不但得到全家的鼓勵支持,祖父和父親更不時陪伴一旁上課,勤記Sivan女士的精辟授課內容,為這本書提供翔實的紀錄。

出身蘇聯體制,鋼琴家必須透過嚴苛比賽才能談生存的Sivan老師,對音樂、以及做為一個音樂家的意義比任何人更透徹了解。透過Anna平實的文筆,Sivan女士對學生的啓發,讓人深切感受音樂藝術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寬厚慷慨的禮物,任何人只要願意親近,它任你無限引取;而唯有傾聽,找到屬與自己與作曲家的感情交流和詮釋,才能成為靈魂自由的音樂家。

有幸受教於Sivan女士這樣的良師,是任何學琴者的至幸美夢。故事中趾高氣揚的亞裔小孩,一切為競爭名次,貌似自信自傲,卻失去了學習音樂最珍貴的意義,讓人聯想到許許多多被父母逼迫學琴的孩子,不免唏噓(本書有韓文版)。真希望所有學琴的孩子和其父母,教琴的老師,都能讀到這本書,從Sivan女士溫厚的鋼琴課裡,重溫對音樂的愛與初心。

Ps. Anna 和Sivan老師的故事也搬上了舞台,有興趣者不仿google,觀賞Anna Goldsworthy親自彈奏書中所提到的鋼琴曲目。

《奇蹟之邦》State of Wonder

20121228-163223.jpg

新年讀好書,分享我的最新翻譯小說:

書名:《奇蹟之邦》(State of Wonder)

作者:安.派契特(Ann Patchett)

2013年元月一日,遠流出版社。

安德斯.埃克曼醫生的死訊以航空郵簡的方式傳來,寫在一張鮮藍色、既是信紙、折起來之後也可當信封的兩用航空信上。真難想像現在還有人在做這種東西?這張紙遠從巴西旅行到明尼蘇達,來通知一個男人的死訊。紙張輕微,宛如淡淡暗示這人微小的血肉之軀曾存在過,似乎唯有那只郵票才能彰顯它的存在。…….」

來自叢林的這封簡信揭開了全書序幕,因為它,任職藥廠的瑪莉娜.辛格醫生隻身前往亞馬遜流域,一為查出男同事好友離奇死亡的真相,二為調查一樁可能改寫人類生育史的新藥研發進展…。

透過作者安.派契特精湛的說故事功力,我隨著女主角瑪莉娜一步步展開一場奇異的叢林冒險,目睹文明與自然原始相對峙,商業與道德衝突,人類欲打破老化與生育期限藩籬的狂想野心。

越向叢林深處行去,情況越棘手,幾場驚險場面,讓人定坐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舞,捨不得抽身。而身處中年的瑪莉娜,第一段婚姻草草開始和結束,因手術之誤被踢出鍾愛的醫院工作,新戀情隱誨不明,對婚姻生子的不確定,同時又不斷地受著過往的失落糾纏;終於,一趟叢林之旅讓一切攤現,勇往直前之外,別無它途,一路翻譯下來,不免對她產生一份日益親近的感情。

除了亞馬遜繁險的叢林奇景、到位的對白,初次踏入那片讓部落婦女卵巢常春的眩目奇境,後來的情節逆轉…..,全書流暢緊湊,絕對是好看的小說典型;而最過癮處,莫過於讓領軍新藥實驗、瑪莉娜昔日的醫學院老教授開口講中文,躍現眼前。

特立獨行、七十幾歲的史溫森教授為科學付出一切,頑強的決心與犧牲精神,打從第一次在巴西歌劇院如幽靈般現身,讓人忍不住打冷顫的強烈形象,到每次出場的犀利直(毒)言,例如對瑪莉娜訓教:「你不能把一個聾子變成聽得見,不能把遇到的每個人都變成美國人」、「永遠不要明知故問,那是最討人厭的習慣。」…女強者的酷帥,無疑是全書最傳神的角色。

迴縈不去的失落與遺憾,一如悶熱雨林令人窒息的蜷盤蔓枝,潛藏記憶裡,教人無從頓逃。譯完全書,再回首安.派契特筆下的那片茂密叢林時,不免要想:或許,坦承錯失、面對遺落的勇氣,尊重原始,與自然平等共處的謙遜,才是人類所該追尋的奇蹟所在;問題是,私慾之下,我們何時才能真正覺悟?

本書得獎無數,包括:

★2012年英國柑橘獎決選作品
★2012年紐約公立圖書館「幼獅獎」
★出版人週刊2011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2011年度十大好書
★NPR2011年度十大好書
★亞馬遜書店2011年度選書
★Book Page2011年度好書第一名
★2011年美國讀書會票選TOP5好書
★2011年NPR夏季書評者推薦閱讀
★2012年時代雜誌作者獲選「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博客來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0954

YLib 遠流博識網: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E0241

2012年讀的書

一如往年,過去一年,讀了不少好書,小說、非小說,中、英文都有。英文書大多從Amazon網上直接下載到iPhone或iPad的Kindle閱覽器上讀完。作為一個以家庭和小孩活動為主的家庭主婦,時間瑣碎,電子書的彈性十足,或利用等兒子游泳課、踢足球時讀兩章,或是購物排隊等付錢時讀幾頁,夜讀也不必開燈怕吵到另一半(雖然他是少見的好眠、不易被吵醒的人),走到哪讀到哪兒,既方便也很容易讓人上癮;逐漸地,只剩中文書還維持著讀紙本書的習慣,保留了最後一點傳統閱讀之趣。

2012年讀的英文書:

每一本新小說,不論是題材、角色或時空,完全迴異。那份跨越平日熟悉的閱讀領域,發掘了一個精彩故事的樂趣,若簡單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啊,滿足!」。

讀完、寫了書評的英文新書包括:

其他還有:

Bossypants」,名女喜劇演員Tina Fay的自傳,利舌幽默地說她的成長,到後來成為「週末夜現場」主持人之一的走紅經歷。比起她所成長的美國喇叭褲、電視影集「霹靂嬌娃」流行的七、八零年代,女性主義思潮流行,自己那個看二林一秦、瓊瑤電影的同時期,顯得稚嫩得可以。

「Heft」:講一個重500磅,胖到不(能)出門的教授和一個突然出現生命中的青少年的特殊聯繫 。

The Round House 」:今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一個印第安婦女在部落做禮拜、神聖的Round House遭慘烈暴侵,她的青少年兒子和朋友展開搜補凶手之途。透過一個十三歲男孩的眼光,大人的世界、感情、正義…是如此不必要的繁複。

「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戀人版中英詞典》:一個中國女孩到英國上語言學校,蛻變找到新自我。大陸作家郭小櫓刻意隨著故事發展,讓第一人稱自述的女主角從以極破的英文說寫,到最後英文流利無礙,呈現她在新世界衝突下的轉變痕跡,讀來有份難言的不舒坦,或許因為提醒了自己當年也是一個外來客的過往。值得一提的,近年來,類似這樣以現代移民為題材的英文小說逐漸增多,拓寬了華裔作家以綁小腳、三妻四妾為題材,以東方風吸引英文讀者的窠臼。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研究不是IQ或學校成績,而是耐力、自信等需要家長老師發掘、鼓勵和保護的人格特質,才是決定一個小孩成功的要素

另,今年開始認真跑步,相關的跑步技巧、拉筋暖身、跑者的飲食的書,也拉拉雜雜讀了一些。重讀了有中譯本、會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出門去跑步的「Born to Run」(「天生就會跑」)和村上春樹的「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另讀了集女性跑步須知大全的「Complete Running Book for Women」、「天生就會跑」書中出現過的超馬跑將Scott Jurek所寫的自傳體「Eat and Run」,「Runner’s World」專欄作家John Bingham的「The Courage To Start: A Guide To Running for Your Life」,每本都是長年跑者的經驗結晶,還在摸索最舒適的跑步狀態的我,讀來身心受益。

2012讀的中文書:

網上下載古典舊書之外,因為一貫喜好,順便也微薄地支持中文出版,每年都會從台灣買一些時下暢銷或鍾愛的中文作家新作。比起讀英文書的專注正經,讀輕巧的中文書不論是一氣呵成,或隨手翻讀一兩頁,有如吃最稱心的零嘴,稍解我對中文閱讀的飢渴。

中文書寫讀後感的只有(好像該多寫一點啊):

交會後,不滅的光芒—讀《昨夜雪深幾許》

心的寄託–讀《心是孤獨的獵手》

今年讀的其他中文散文和小說還包括:詹宏志的「人生一瞬」、齊邦媛的「巨河流」、王安憶的「天香」「小說家的十三堂課」、黃麗群的「海邊的房間」、張愛玲的「小團圓」、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訪談錄」、西西的「縫熊志 」、朱天心的「獵人們」、 村上春樹的「雜文集」、小野的「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顧城的「回家」、野夫的「江上的母親」、梁文道的「我執」、森山大道的「邁向另一個國度」、陳育虹的詩選「之間」、辛波絲卡詩集、林達陽的「誤點的紙飛機」、老同學洪振發先生的「迷路遇見花」、高中學姊小馨媽媽的「9歲女孩的勇氣學堂」.…等等。

 

2012兒子讀的書:

或依偎在我身邊,或睡前,每一年,兒子也讀不少書。持續閱讀各種常識性和故事性的作品之外,隨著年紀,自有閱讀口味的他,開始把很大多時間放在同一位作者,人物劇情延續的青少年系列小說上。

Warriors,Erin Hunter以貓族為主角的系列是兒子今年的閱讀重點,整套共四個系列,每系列六本,每本近三百頁,他一本接一本地,沉浸在貓鬥士、醫藥貓、領袖貓、貓副官…..的奇妙世界裡。除了不時聽他描述精彩劇情,興致一來,母子兩用抱枕、棉被築牆圍營,上演一場貓族大戰劇情動作片,果真看戲的人比戲裡人還傻氣。

從小養成聽有聲故事習慣的兒子,也繼續反覆聽他喜歡的老故事,像是老鼠記者Geronimo Stilton哈利波特等系列;除此,他今年還聽了不少剛出版的現代長篇,舉凡Andrew Clements的「Frindle」、Louis Sachar 的「Holes」都是他一遍遍反複聽的故事。

而兒子目前最愛的有聲書,當屬這兩套:愛爾蘭作者Eoin Colfer以一個天才犯罪少年為主角的「Artemis Fowl」系列;Rich Riordan描述七個半神半人冒險的「Heros of Olympus」系列。

這幾部有聲書動輒長達十幾個小時,放學或週末時,一邊拼樂高一邊聽故事是兒子最享受的娛樂之一,同時他的艱深字彙和各種知識累積之快,教人望塵莫及。

讀進2013,跑入2013,期待下一個健康、閱讀之年!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